“甘蔗老人”走红之后……
■张树尚和老乡吕树根正在为爱心市民削甘蔗
韩国友人也来
为老人献爱心
甘蔗按斤卖和
按棵卖差别不大
“我们是专门为你来的大爷,给我们每人削一棵甘蔗吧。”“我要一棵甘蔗,就不用削皮了。”张树尚的摊位前,不时有前来买甘蔗的市民,其中以青年人居多。
两名女子刚刚买完甘蔗,主动要求石莲云不找零,记者上前了解情况时,先是被两人婉拒了。最终在记者的追问下,其中一名穿红衣服的女子称自己是外国人。原来,这位名叫曹铉美的女子来自韩国,10年前来到滨州,目前在滨州职业学院工作。最近她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张树尚的故事后,专门和朋友开车找到了这里。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有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来到我这里,给我留下了2000块钱,临走的时候只要了一棵甘蔗。”张树尚告诉记者,当时他问过女子的名字,但对方最终还是没有说。
记者采访期间,一名女孩买了两棵甘蔗,女孩她说在中海沥青上班,从微信上看到老人的情况后特意过来的。
记者注意到,四名举着某家电商场广告牌的年轻男子在经过张树尚的摊位时停下了脚步,他们选择把广告牌放在摊位后面绿化带里的树上。“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宣传效果肯定不错。”被问到为何不再去别处宣传时,其中一人这样说道。很显然,他们也看中了张树尚摊位所在的这块“黄金地段”。
位于市区黄河一路渤海八路的新蒲城水果市场内,有一个专门批发甘蔗的摊位,摊主叫王海。记者找到王海说明来意后,他热情地与记者聊起了他与张树尚的交情。
“我们俩认识得有十多年了,我在水果市场干了18年,自从他开始干这一行,我们俩就认识了。这么多年下来,都成了老朋友了。”王海介绍,他也听说了张树尚出名的事,他和妻子毕红菊很为他高兴。“他人品挺好,心地也好,我们愿意跟他合作。细说起来,他这么多年来还真是不容易。”王海说。
说到张树尚现在按棵卖甘蔗时,王海决定给记者算笔账。他在成堆的甘蔗里随便抽出一捆,上称称重显示为89.2斤,按照批发价每斤1.5元计算,这捆甘蔗价值133.8元。
“这捆甘蔗总共14棵,用总重量除以棵数,得出的数字6.37就是每棵甘蔗的重量。6.37再乘以甘蔗的市场价3元,得出的结果是19.1元。”王海表示,19.1是每棵甘蔗的市场售价,但不可忽略的是,每棵甘蔗还要去梢去根,大约每棵要去掉一斤多,这部费用由老张自己承担。“这样算下来,如果按照每棵甘蔗20块钱算,其实老张是要吃亏的。”
王海告诉记者,最近几天老张来的比较勤,但他每次都坚持要质量最好的甘蔗。“老张跟我说过多次,一定要让好心人吃到最好吃的甘蔗,得对得起他们的好心。”
后记: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张树尚,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张树尚在外打工的孙子其实已经能够自食其力,有人说张树尚之前做生意时也有缺斤短两的时候,还有人说比张树尚更困难的人大有人在。
“他现在每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刚够自己的生活费用。他的厂子每年只有两三次假期,想来看我也没那么多时间。”说到孙子时,张树尚这样说道。“现在说啥的也有,这些咱也管不了。我只想说,感谢各位好心人。”
被问到接下来的打算时,张树尚说,他会继续做这份生意。毕竟这么多年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奔波的日子。
张树尚火了,火得有些让他自己都猝不及防。
一周前,没几个人认识这个在滨州市区摆摊卖甘蔗多年的干瘦老人;这几天,很多人都知道在市区黄四渤八路口有一个“甘蔗大爷”,还知道这位大爷姓张。
一周前,他走街串巷忙活一天顶多也就是七八十斤的销量;这几天,一天卖个几百斤还真就不叫事。
人和事往往就是这样,不出名之前,一切风平浪静;当有了一定的名气后,就树欲静而风不止了。
这几天,社会上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涌向张树尚,夹杂着的,还有些许质疑、困惑,甚至还有指责。
本周一,本报以《微信朋友圈“捧红”甘蔗老人》为题,报道了张树尚的经历和市民的爱心奉献。近一周来,这位老人身边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晚报记者 张卫建 温庆磊/文 徐志强/图
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时空差距变得微乎其微。在滨州市区,张树尚绝对算是这一周最红火的人物之一,这位身材消瘦、衣衫褴褛的卖甘蔗老人出现在了无数人的手机、电脑屏幕上。
而在距滨州市区62公里车程的张树尚老家,阳信县河流镇张古风村,村民们也在热议这个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常年在外做小生意的老人。
生活水平在村里原本中等偏上 楼房刚建好儿子就病亡
“早就知道他的事了,微信、村里的QQ群里,都是他的消息。”在村里做家具生意的村民张广民说。
“俺不会用手机,但早就听孩子们说了,他家确实困难,应该帮助一下。”一名老年女性村民说道。
张古风村不大,全村只有700多口人,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村民以务农和打工为主,头脑灵活的,就做一点生意。
自上世纪80年代,张树尚就开始在滨州市区从事水果等生意,后来儿子也跟他学着做生意,但日子在村里算是相当可以。”他儿子没生病之前,他家生活水平在村里能排中上等。”张古风村党支部书记张文芳说。
张古风村里建楼房的村民不多,张树尚家就是仅有的几户之一。与高大宽敞的楼房相比,张树尚家的门楼和院墙却低矮破旧。
“楼刚建起来,还没来得及修门楼和院墙,张树尚的儿子就查出患了癌症,结果直到去世,也没住进新楼。”张文芳说,“他家也就是从那时起败落的。”
张树尚常年在滨州做小生意,他的孙子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儿媳后来改嫁,家里平时就只剩下老伴在家。
“张树尚确实不容易,年龄这么大了还在外忙碌着,这些困难村里都看到了。”张文芳说,“关于他的低保问题,村里这两年一直在帮他争取着,实事求是地说,村里还有几户比他更困难的,每年的低保名额有限,因此经过村里民主评议和镇、县两级审核,就先给了更困难的家庭。前两天县民政局还专门来村里了解了他家的情况,今年通过审核应该没问题。”
张古风村所在的阳信县河流镇张集社区书记张伟告诉记者,虽然张树尚和老伴暂时没办理低保,但镇上的特困家庭救济款每年都有他家的。张伟同时表示,张树尚和老伴的低保今年内应该会办理。
5天卖出3000多斤甘蔗 张树尚老人真忙坏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听说张树尚的故事,每天都会有爱心市民赶来为他的生意捧场。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张树尚不得不喊来了原本在老家的老伴石莲云,让她帮着照看摊位。与此同时,与张树尚租住在同一个小院的阳信老乡吕树根,还有儿子生前好友王树滨,也都加入到了照看摊位的队伍。
55岁的吕树根多年前来滨州闯荡,与张树尚一样,他也是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市区走街串巷卖水果。3天前,他停掉了自己的生意,不再上街出摊,连人带车帮着张树尚卖甘蔗。
1月15日下午3点半,位于市区黄河四路渤海八路路口东北角的摊位前,张树尚夫妇和吕树根、王树滨四个人,正在招呼着买甘蔗的顾客。张树尚、吕树根、王树滨人手一把削皮刀,随着刀片上下翻飞,一包包削好的甘蔗被顾客取走。石莲云则忙着收钱、找零,但很多市民递过100元或50元面值的钞票后,还不等石莲云找零,拿着甘蔗转身就走。
被问到近期甘蔗的销量时,张树尚告诉记者,没被大家关注的时候,一天平均能卖七八十斤,现在一天能卖到八九十棵。按照每棵甘蔗重量为6斤计算,张树尚最近每天能卖出600多斤甘蔗。“现在甘蔗不按斤数卖了,那样太麻烦,直接按棵卖更方便。”张树尚说,按棵卖可能少赚钱,但想想大家的爱心,他这样做觉得不亏心。
在张树尚的摊位一旁,有一块白色的塑料布和两件大衣。张树尚说,前天晚上由于很多甘蔗没卖出去,他干脆在街上睡了一夜。
新闻推荐
■演出活动现场□晚报记者 路彩云 通 讯 员 刘新国 晚报讯 近日,滨州市群星爱心艺术团以“迎...
阳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