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写《寻迹说古》

鲁北晚报 2012-05-02 19:27 大字

□邢建国(阳信) 

阳信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先民就在境内生息繁衍。目前域内已发现古遗址10余处,据专家对出土文物的考证,其中的史家冢和小韩遗址可上溯至大汶口文化时期。自夏朝至今,阳信已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县域在夏、商时隶属于蒲姑国,周为齐国地,秦属厌次县,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始置阳信县,迄今已2000余年。

阳信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长久而灿烂的文明。远在夏商周时期,因处于黄河下游流域和渤海沿岸而孕育的水文化在此发祥;春秋战国时期,阳信一带,齐文化传播流行,现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流坡坞镇西南的千乘古城、五霸营村的会盟台遗址、西北村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编钟、编磬等。

秦汉以至明清,始皇东巡筑厌次台、韩信屯兵驻马、汉初阳信侯的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廉颇衣冠冢、王莽墓、狼丘冢、牛王古墓等古迹让人怀想起历史上那些名垂千古的著名人物;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玉皇庙、小刘家天主教堂、清真寺等,见证了道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阳信的发展与传播。清末,各种文化融会贯通,现代文明开始显现,劳氏家族及其文化成就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县令缪润绂创办了百年名校阳信一中的前身——阳信官学。近代,阳信传承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流坡坞乡农学校打响了鲁北抗日第一枪;解放战争时期,阳信作为全国土地改革试点县之一,是毛岸英、于光远等投身土改的地方,河流镇张家集村的张家集土改纪念堂,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阳信丰富的文物古迹和说不尽的历史故事折射出阳信劳动人民推动历史发展与变革的历史智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闪光足迹。

新闻推荐

市综治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领导慰问黄志磊

□本报记者 房艳梅通 讯 员 张淑丽本报讯 6月18日上午,市综治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领导来到阳信县梨乡双语学校,看望了勇救落水儿童的黄志磊同学。...

阳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