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需求和产地,“智连乡村”帮66个村卖货 无棣县海丰街道搭建统一电商平台,注册商标助农产品品牌化

农村大众报 2021-11-11 14:33 大字

如今,走进无棣县海丰街道的每一个村庄,村干部都会很热情地推荐当地的特产,特产不只是限于本村,而是整个街道的:付家村手工做的盖垫、李八里村的柳编、簸箕赵村的蔬菜、后牛村的冬枣、大齐村的黄金杏等,“扫一下我们村的二维码,这些东西都能在平台上买到,并且买得放心。”

2021年“双十一”,网上搞各种促销,交易量不断翻番,海丰街道的村干部们,也是更加积极地推荐当地的特产,希望有更多的人扫他们村的二维码。

据介绍,扫任意一个村的二维码,就进入了海丰街道的“智连乡村”平台,只要在平台上买东西,都有一笔提成进入这个村的集体账号。李八里村通过这个办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村集体就有14万元的进账。

海丰街道财经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商迎春说,这是街道实施智连乡村工程带来的结果。这一工程是从2019年12月开始实施的。乡村要振兴,增加村集体收入很关键,可部分村庄无资金、无资源、无资产,集体增收难度大。实施这一工程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党建引领,让村里在网上卖本村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

在推行该工程的过程中,海丰街道发现,农民不管搞种养还是搞加工,靠单打独斗难以进一步增加收入。于是,该街道便对全街道的产品,包括地里长出来的、圈里养出来的、水里产出来的、企业做出来的,也包括当地农民手工做出来的,全部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街道建立了“智连乡村”的网上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全街道66个村每个村都有店铺,只要扫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平台,各村卖的东西都能找到。顾客买了东西,会根据交易额,有一笔提成转到这个村的集体账号上。截至今年10月底,“智连乡村”平台上的产品超过100多种。各村通过这一办法,增加收入102万元。

为了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海丰街道66个村都行动起来。各个村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成立合作社,整合本村的优势产业,抱团闯市场。这种整合,并不仅局限于一个村,种蔬菜的村成立蔬菜种植联合合作社,种冬枣的村成立冬枣种植联合合作社,这样既有效避免了本地同类产品的无序竞争,也提高了本地产品的出售价格。

为了叫响本地品牌,海丰街道给全街道的产品统一注册了商标,叫“海韵丰收”,全镇产品免费使用这一公共品牌。

海丰街道的“智连乡村”平台,不仅帮农民以更高的价格把产品卖出去,而且也在把农民需求的东西引进来。农民收入提高了,对优质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平台通过团购等方式,直接与厂家和高级代理商洽谈,以较低的价格把优质产品引进来。这些产品既包括日用百货、农资化肥等小件,也包括住房、汽车等大件。

付家村村民有做手工盖垫和柳木菜板的传统,31岁的村民郎富强回村在网上开店,平均一天能卖出1000多个盖垫、菜板。郎富强说,冬季是网上销售的黄金季节,一天卖个三四千件很正常。这几年,每到“双十一”,网上交易都十分活跃,他也在这期间大赚一笔。

“今年‘双十一’,能卖掉多少盖垫、菜板,正满怀希望呢。”11月5日,正在积极备货迎战“双十一”的郎富强说。

无棣县商务局副局长康树彬说,像郎富强这样在村里开店、卖本地特色产品的农村青年越来越多。为此,无棣县办起了电商技能培训班,近两年每年都培训500人以上,而这些人主要是农村青年。

对海丰街道的“智连乡村”工程,康树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海丰街道通过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把当地的特色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格,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这样做也是在整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和产品,更容易创出品牌。

新闻推荐

宋海燕感人事迹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市委书记佘春明作出批示:“大爱无疆”,令人动容。新闻媒体应更多宣传、颂扬,感谢像宋海燕这样的滨州人,他们的精神永被铭记!他们的付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青博报道)11月2日,滨州日报以《宋海燕走了,她的爱心事迹和公益精神永被铭记》为题,报道了“中国网事...

无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无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