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简办的村规41年没人打破 无棣县碣石山镇码头社区“节俭向善”蔚然成风农村大众报记者郭杰通讯员蒋惠庆巴秀剑
无棣县碣石山镇小吴家码头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陈延玉摄)丧葬不铺张、不迷信、一切简办在无棣县碣石山镇码头社区早已深入人心。12月10日,走在社区的7个村庄中,一股股节俭向善、简办不减情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让人倍感舒畅。
白事简办成习惯
去世到火化,从七八天缩短到两天左右;一桌饭菜,标准从“数百元甚至上千元”降到“大锅菜”;出殡,从看日子到哪天都合适……在碣石山镇码头社区,略显“寒酸”的白事,在当地司空见惯,被人们普遍接受。
“丧事简办在俺村已实施了40多年了。”小吴家码头村党支部书记吴文奎说,改革开放之初,小吴家码头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但丧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仍然给群众带来不小的负担。
记者走访了解到,过去有的人家白事要挑黄道吉日,最长连办七八天,且有“来客越多、越有脸面”的说法。为了把白事办得“体面”,怕外人说三道四,“一场白事花掉几乎一年积蓄”。
与小吴家码头相距700多米的大吴家码头村,常住人口有1800人,是小吴家码头的3倍多。尽管村子比较大,但是村里有几条规矩,41年来也始终没有人打破:村民去世后一律火化,骨灰放在骨灰盒内,不许再用棺材;村西荒碱地上的公墓内,每位逝者下葬时用120块砖砌墓穴,占地1平方米;不搭大棚,不雇吹手……
这些村规民约,实行41年,不用宣传,不必约束,已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白事简办,在费用、时间、人员上减少了负担,现在我们村里的白事,出去买白菜或芹菜,再买上肉,做成大锅菜,俗称‘一勺盛’,这么些年无一家违规,谁家也不例外,无特权,大户人家、小户人家一律平等。”大吴家码头村党支部书记吴文峰说。
如今,在码头社区的全部7个村中,白事节俭办早已成了当地村民的习惯。小吴家码头村64岁的村民吴文才说,与外地的白事“大操大办”相比,在码头社区办一场丧事,“能省下上万块钱”。
简办多了“人情味”
白事不用叫,大家都会来帮忙。在码头社区,白事简办让人情味更浓了。
在大吴家码头村,41年来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村里不管谁家有人去世,村红白理事会的成员都要前去帮忙,村“两委”班子成员要前去吊唁,送逝者“最后一程”。
喜事大家都乐意参与,白事不少人避之不及,码头社区村干部的做法,让别的地方的村民们羡慕不已。“我们一个村就是一家人,村民们都是我们的亲人。有些老人活了一辈子,不管留给家人是富是穷,对村里都是做出过贡献的,我们真心实意送他们‘最后一程’。”吴文峰说。
去年,村里一位老人去世,家里只剩老伴,考虑到老人的实际困难,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赶到他们家中,抬桌子、搬椅子,忙前忙后帮忙操办白事。
不只村干部,就是普通村民也会到场帮忙。12月初,82岁的村民吴广忠去世。吴广忠家家族不是很大,但前去帮忙的人反而更多,达到20多人。
吴国华在鲁北新区一家企业上班,吴广忠去世后,他特意请了一天假,帮着丧家接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哪怕去了没活干,只在那里站着,也是一份情意。”吴国华说,这一方面代表了对逝者的尊敬,同时也体现了“一家有事大家帮”的亲密关系。
“就是炖大锅菜也需要人去采买、烧煮,如果没人帮忙,办白事的人家心里也不会好过。”70岁的村民吴克文说。那天,他也去了吴广忠家帮忙。
在码头社区,村民家遇到白事,主人家不请也要到,这成了当地“人情味”的一种体现。
涵养“节俭向善”新风
在农村传统的习俗观念中,白事显得尤为重要,在很多人眼里,白事办得好不好、大不大,成了评价儿女们是否孝顺的标准之一。但在码头社区,人们比的是谁更孝顺谁更体贴老人。
在码头社区,提起大吴家码头村的村民吴连杰,人人称赞。几年前,他母亲患上了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40多岁的他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在家照顾老人,一伺候就是3年多。“谁不想多挣上两块钱,让日子宽裕些,但吴连杰就能在家照顾老母亲三年多。他每天用电动车带着老母亲在村里转,老人想去哪儿,他就带着去哪儿。”吴文峰直竖大拇指。
在码头社区,敬老爱老、厚养薄葬已蔚然成风。村村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念。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付出真心,带头当好表率、尽好孝道。”吴文峰说,随着村里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尊老爱幼、睦邻亲友在大吴家码头村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办事不铺张,把省下来的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移风易俗与人文关怀的“一减一加”,在码头社区兴起了一股节俭向善的文明新风。
在大吴家码头村村南,有一个始建于1982年的祠堂,祠堂内存放着一块纪念碑,上面刻有本村13名烈士的名字。“1947年,大吴码头村有一个连的战士参军入伍,俗称‘吴家连’,其中13人血洒疆场。”吴文峰介绍说,2012年又重新修建加固祠堂,现在这里已成为村里的红色教育基地。
建祠堂以来的近40年里,大吴家码头村的责任田里没增一个坟头,单耕地就节约了200多亩。
记者走访了解到,移风易俗激活了码头社区村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当地干群正携手建设红色家园、平安家园、和美家园,农村经济发展蓬勃向上、乡村文化欣欣向荣,群众获得感凸显。
新闻推荐
以“劳模助学工程”为切入点,无棣县总工会联合12个部门盘活整合助学资源 三百多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2016年开始,无棣县拿出专项救助资金,由县总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企业家、爱心人士,对困...
无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无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