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立足实际 精准发力 ——访无棣县佘家镇党委书记高立珂

鲁北晚报 2016-10-09 00:00 大字

□晚报记者 崔吉本 郭  笑

崔希彩

通 讯 员 王  宁   

记者:你好高书记,我看到你们的一份资料,全镇541户1042名贫困人口中,绝大部分为因病因残或年老体弱,有劳动能力的只有103户252人。因此,是不是可以这样讲,单就造血而言,这部分人才是精准发力的关键。

高立珂:可以这么说。对所有贫困乡亲负责到底,我们毫不含糊,坚定不移,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一个都不能少。为此,我们实行了“4十1”精准机制、“三提三知”工作要求、“三实”攻坚计划。具体分别是镇领导干部、村干部、村党员、企业及合作社或致富带头人帮包541个贫困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夯实队伍、做实产业、落实目标。这不是文字游戏,也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简单承诺。

记者:精准选择脱贫攻坚产业,无疑是重中之重,选择好,对接好,将事半功倍。佘家镇作为农业乡镇,你们是怎样考量的。

高立珂:凡事不能脱离实际,造成贫困的实际,区域经济的实际,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种植养殖习惯的实际等等,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烂尾工程、群众撇嘴工程,而是实打实的效益工程、群众拥护的工程、群众受益的工程。

记者:凡事一具体就落实,我知道你长期在基层做乡镇工作,在这方面肯定有不少深刻的体会。

高立珂:其实,凡事落到实处,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发挥“4十1”精准帮包机制的作用,集中各方面的智慧,精心筛选种植养殖发展项目。譬如,中药材种植项目,中药材种植在佘家镇有十多年的历史,虽然效益不错,但不过小打小闹,零零星星,没有规模。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多方考察论证,对种植技术、效益对比一一分析,决定扩大规模。上半年,全镇中药材产业大幅升级,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有木香、薄荷、金银花、红花、丹参、蛇床子等8个品种,通过集约发展、市场导向、链条延伸、农研对接等5项措施,产值突破2000万元。你可以到现场看看,长势相当壮观。

记者:贫困户通过什么方式在其中受益?

高立珂:这是我们首先考虑的。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土地流转,这主要是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般人家的土地,每亩500元,贫困户是800元,现在已经吸收流转贫困家庭的土地108亩。再是成立了众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首先选择贫困家庭,现在已有138户参与,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全部进来。栗家村贫困户王玉良,就是通过合作社参与种植了7亩蛇床子,今年预计收入4万元,实现一次脱贫。

记者:刚才你谈到“4十1”机制,企业怎样参与扶贫,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党员干部又是怎样担当使命。

高立珂:我们镇的企业算不上发达,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我举几个,譬如,奥森麻业、鑫麦石磨面粉、俊驰驴业、瑞东农牧、荣昌农牧,都与农业农村农民紧密相连,亨利不锈钢公司虽与农业无关,但吸纳劳动力100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这6家公司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降低招聘用工门槛,现在已就近转移就业45家贫困户。再如山东俊驰驴业公司,他们主动对接了孙家、郭仓等5个村的68家贫困户开展产业扶贫,还将采取贫困村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参与共同经营。

对镇机关及村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我们牢牢抓在手上,除了相应的配套机制,我们实行动态管理,今年8月,我们搞了第一次“脱贫攻坚回头看”,看什么?首先看镇机关16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自己帮包的贫困对象有哪些进展,看贫困户的房屋是不是危房,算算贫困户的经济账,距离脱贫还有多大差距,差多少?差的钱从哪里来?绷紧扶贫这根弦,效果很好。

记者手记

在佘家镇采访有一种直接的感受,就一个“实”字。实,贯穿***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4十1”,还是“三提三知”,按照他们的原则,有劳动能力的全就业,无劳动能力的全兜底。

扶贫,注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对的贫困将长期存在,突如其来的灾祸,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需要韧性和耐性,既需要顾当前,还需要谋长远,更需要共产党人的担当。

在选择扶贫产业上,不能图光鲜好看,不能一哄而上,都要讲究一个“实”字,百姓实实在在参与,效益实实在在见效,项目实实在在健康,发展实实在在可持续。正基于此,党委书记高立轲说:“扶贫,不是任务,是使命。”

新闻推荐

强冷空气来袭滨州市迎来今冬首场雪

□晚报记者高壮通讯员王培涛晚报讯昨日,记者在市气象台了解到,受西风槽和强冷空气影响,21日凌晨开始,滨州市自北向南先后出现了小雨,中午前后北部县区转为降雪。截止到21日15时,全市平均降水量4.4毫米,...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