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爱心桥梁悄然间架起 本报“爱心档案”牵动无数好人心
■爱心线索接连不断
随着“爱心档案”栏目的不断成熟,爱心线索提供者也越来越多,许多市民表示可以通过本报这个平台来唤起更多人的爱心,共建爱心联盟。
无棣县的王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们村里有一户人家情况很困难,一个患有尿毒症的母亲自顾不暇,不到一周岁的孩子受母亲影响发育缓慢,希望可以通过晚报“爱心档案”栏目寻求救助。
沾化县的一位热心读者打来电话求助,说他的家人患上了白血病,受家庭条件制约无法正常的接受治疗,未成家的女儿和仍在狱中服刑的儿子让患者更加心力交瘁,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帮帮这个悲惨的家庭。
■晚报小记者建议开展爱心募捐活动
晚报的小记者们一直很关注晚报举行的各种活动,“爱心档案”栏目一推出就引起了许多小记者的注意,很多小记者打来电话说想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尽一份微薄之力。
还有不少小记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觉得‘爱心档案\’这个栏目可以和别的活动联系起来一起做。”一位姓段的小记者打来电话说,“晚报最近的活动这么多,完全可以把‘爱心档案\’和各种活动联系起来,比如咱们的‘集报花,抽大奖\’活动,可以在搞这种活动的时候宣传一下咱们的‘爱心档案\’,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能知道那些不幸的家庭的事,也让更多的人伸出手来去帮帮这些可怜的人。”
■邹平好心人热心提供治病药方
4月12日下午,一名邹平的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这位读者自称姓王,他在电话里说爱心档案这个栏目很好,“你们这是在做好事啊!这个栏目开的真是不错,这才真的是为老百姓帮忙啊!”王先生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我今天从你们的报纸上看到有个12岁的小孩得了白血病的报道,正好我这里有不少治疗白血病的偏方,我想通过你们看能不能帮到他。”王大哥在电话里说道,“这么小的孩子就得了这种病,挺可惜的!能帮一点就算一点吧!”
自本报开始推出“爱心档案”栏目后,受到了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的关注,那些不幸家庭的凄惨遭遇让社会上的好心人为之动容,接连不断地询问电话传递着浓浓的关怀情谊,一座爱心的桥梁在他们之间悄然搭建。
□本报记者 路彩云
新闻推荐
本报地沟油跟踪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挖掘销售地沟油,太可恶了!”
① ② ③ ④ ⑤本报“市区地沟油调查”专栏两期报道刊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更在社会各阶层和不同人群中激起强烈反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了解到了采集地沟油,加工、贩卖...
无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无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