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镇郑家村1400亩土地“未种先嫁” 分别种植订单甜玉米和冬瓜,靠订单种植让村民富起来

滨州日报 2020-12-07 14:09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通讯员贾海宁赵聪报道)初冬时节,走在村里的麦田间,55岁的郑文举颇多感慨。“以前是传统种植模式,种什么、怎么种都靠习惯,想也不用想,各家种各家的,可收入低。”他说,“这茬小麦收完后,我们村的大部分耕地是按人家的要求来种,我们同样也不用去想怎么种,可收入大不同。靠土地不是不能强村富民,就看怎么种了。”

郑文举是沾化区泊头镇郑家村党支部书记、镇人大代表。郑家村现有757口人,2700亩耕地。虽然人均耕地多,可采用传统种植模式收益低,年轻村民大都选择外出打工。

今年7月,郑家村和周边村一样,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镇里组织各村干部到烟台、威海、潍坊等地参观学习,看人家如何靠产业兴村富民。参观回来后,郑文举心里就琢磨:不抓紧带着村民干点事,郑家村会越来越落伍。

村头有家电商经营者,大量从外地收购甜玉米,再销往全国各地。既然外地能种,郑家村种行不行?他就去找电商经营者,人家听了很高兴:从别的地方收购甜玉米,运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家门口有人愿种植,那再好不过了。

玉米还没收完,郑家村就和这家电商签订了915亩的甜玉米订单种植协议。明年小麦收获后,按规定的品种、技术以及药肥施用等要求种植甜玉米。电商按保护价收购合格的玉米,每个0.5元—0.6元,如果行情好就随行就市。“一亩地能掰4000多个达到要求的玉米棒子,生产投入和普通玉米差不多。”郑文举说,“如果我们种出来的甜玉米质量好,这家电商准备2022年再在村里发展500亩甜玉米。”

村里的合作社在其间起着沟通、组织协调作用,忙也不是白帮,915亩订单甜玉米地,每亩地有20元的“组织费”,村集体因此可增收1.8万元。与以往相比,同样一块土地,却有了高很多的收益,村集体还能有收入,这让郑文举等村“两委”一班人尝到了甜头。

村里耕地的三分之一有了“婆家”,郑文举想让更多的耕地找到“主儿”。他往镇政府大院跑,让镇里的领导干部帮着找门路。镇人大主席赵宝勇介绍说,镇驻地有个食品加工厂,生产月饼、面包之类,馅的用量很大。

经赵宝勇牵头,郑文举与食品加工厂负责人达成了协议:明年小麦收获后,郑家村为食品加工厂订单种植500亩冬瓜,保护价收购,每斤0.15元。

对于这500亩订单冬瓜,郑文举多了些心思。他考察了这种瓤用冬瓜行情,好管理,亩产在7500公斤以上,今年平均市场价格在每斤0.3元以上。这次,合作社不再是仅起协调组织作用,而是去具体经营。村民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组织人来种这500亩订单冬瓜,最终收益合作社分20%、入股土地分40%、入股资金分40%。

经初步测算,种植1亩订单冬瓜纯利约2300元,合作社每亩能收入460元,500亩就能收入23万元。当初刚拿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营业执照时,郑文举想不到这一张纸有啥用,可现在他觉得,靠这一营业执照,还真能带着全村人富起来。

新闻推荐

变专科为全科 沾化推行无差别“一窗受理” 实现一件事“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个流程、一套材料、一次办好”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王志学通讯员李金超陈久富报道)今年以来,沾化区以开展流程再造革命为契机,持续深化“一窗受理、一链...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