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就旅游产业发展访市旅发委主任铁金福 深挖黄河文化内涵创建“黄河入海”品牌

滨州日报 2016-11-07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李伟伟 本报通讯员 刁树轩 赵秀瑞

11月4日,全市旅游局长会议召开,进一步深入分析滨州市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发展的方向、路径和举措。记者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滨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采访了市旅发委主任铁金福。

“十一”期间滨州市接待游客246.8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增幅全省第一

记者:借力古村镇大会,滨州市旅游产业今年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铁金福: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旅游业逆势扬帆,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1~9月份,实现地区旅游消费总额96.3亿元,同比增长17.6%;“十一”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46.8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实现旅游消费12.4亿元,同比增长19.9%。

借助古村镇大会成功举办的放大效应,滨州市部分景区接待在节假期间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同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有效投入持续扩大。全市重点调度的孙子国际兵学文化产业园、黄河古村风情带、水落坡盘古文化园、魏集古村落等31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8.11亿元。先后争取国家专项基金3.1亿元,区域战略专项资金2280万元。

特别是从今年先后两次的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组织情况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18个,占到了观摩点总数的1/4。这充分说明,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综合优势正日益凸显。

推进全域旅游绝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而是要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系统规划

记者:面对大众旅游、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滨州市如何从全域旅游的高度重新思考和谋划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铁金福: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产业要以创建“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推进全域旅游为总抓手,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着力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符合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整体趋势。推进全域旅游绝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宾馆酒店,而是要对接“一心两极三区四带”空间布局,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引导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向旅游优势区域、优势景区、优势景点集聚,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系统规划,形成以县区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集聚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的全域旅游规划布局。

随着济青高铁、德龙烟铁路、济青高速扩建和济滨东、秦滨高速建设步伐的加快,滨州市的东西南北大通道将进一步顺畅,要提前筹划打造市内旅游环线,形成西北承京津、东引青烟潍、南接济淄泰的大旅游交通格局。

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滨州市将如何发挥“旅游+”的无穷潜力,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铁金福:同“互联网+”一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1+1>2”甚至倍增的效应。

“旅游+工业”。工业旅游正成为旅游产业链上的一个新亮点,也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业旅游项目中来,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农业”。滨州是农业大市,要让郁金香、海棠、玫瑰、樱花、梨花这“五朵金花”绽放的更美丽,与婚庆产业进行结合,打造花卉婚庆产业园区;要提高苗木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设计情景苗圃,打造出一批休闲游憩度假产品;要创新林业产业开发理念,形成“树顶木屋、林中穿越、林下游憩”的旅游空间;要升级原先单纯瓜果采摘观光的传统发展模式,将冬枣、鸭梨、水杏等进行创意化设计;要依托众多的渔业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垂钓基地,构筑乡土田园游乐游憩方式的综合体。

“旅游+商贸”。就旅游消费结构来说,最大的利润点在商贸购物。我们将进一步依托滨州市老字号和名优产品,举办旅游商品评选推优活动。11月8日至10日,首届滨州市旅游商品展评会及第四届编织工艺品博览会将在博兴举行。我们将鼓励旅游企业研发体现滨州民俗、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引导魏桥、亚光、愉悦、珍贝瓷业等企业研发高质量、新材质的工业旅游商品。要借助农村电商系统,催生一批网上旅游商品购物店。同时,发挥滨州保税区优势,推出保税区购物旅游线路;支持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顾家老粗布批发市场、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及万达、银座、中百、大润发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推出旅游购物项目。

“旅游+文化”。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提升黄河文化、“老渤海”红色文化、兵学文化、孝文化、鲁北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旅游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依托本土特色文化,创作和提升《天仙配》、《孙子》等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快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怀周祠、陈户革命烈士纪念馆、毛岸英故居等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实施“非遗进景区”工程,鼓励支持传统曲艺、手工艺、民俗文化在景区开展演艺、展示活动。积极发展研学旅行,完善提升“孙子兵法”、“忧乐思想”、“老渤海精神”等青少年研学品牌。

“旅游+互联网”。 加快推动旅游公共区域及场所无线网络、3G/4G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建立市、县两级旅游数据体系,开展旅游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开发“乐游滨州”手机APP,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全方位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互联网+旅游”创新示范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旅游乡村、景区、企业。到2018年,全市3A级以上景区和3星级以上饭店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开展旅游业众创众筹计划,鼓励开设旅游众创空间、创客基地,建设众筹旅游项目。

深挖黄河文化内涵,创建“黄河入海”品牌

记者:近几年,滨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小散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缺少带动效应大、聚集效应强的旅游大项目,今后将如何创建旅游品牌?

铁金福:是的,当前滨州市旅游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今后,我们将高度重视“黄河入海”品牌创建,深挖黄河文化内涵,以项目为突破,推动以动感城市、山海河湖、名胜古迹、美丽乡村等为载体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贝壳堤岛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入选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打渔张森林公园、龙江湿地项目入选省融资政策支持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序列,大高航空城申报创建国家通用航空旅游试点,狮子刘片区及黄河古村风情带项目、无棣古城综合开发等PPP项目达成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要做好这些重大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资金争取工作,建立旅游重大项目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信息化系统,确保全年完成旅游重点项目投资32亿元。

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学习借鉴国内外景区成功经验,细分市场,注重创意,发挥特色,凸显主题,做到“一景一主题”、“一景一特色”、“一景一创意”,注重培育如魏氏庄园、贝壳堤等景区的“唯一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景区独有的形象标识系统,实施“六个一”工程,包括一个LOGO、一首歌、一本书、一部宣传片、一本画册、一张导览图,塑造景区宣传营销新形象。

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实施“七个一”工程,即每个特色村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收集站、一个医疗点、一个农副产品商店、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和一个游客咨询中心,改善提升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信息网络设施。着力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生产生活与生态融合的特色旅游城镇和旅游小镇。开展乡村旅游***,加快完成30个旅游扶贫村旅游设施建设。

推进旅游管理服务提升。重点推进各县区的二级和三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动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全面升级,推进高星级酒店建设,发展一批地方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加强滨州市旅游企业与国内国际知名旅游企业开展经营合作。 开展十佳讲解员、十佳导游、十佳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十佳特色精品民宿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投诉的办理,推动文明旅游。

新闻推荐

现在大伙儿开始集中讨论高铁、机场了—— 滨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得陇望蜀”

???〉〉〉详细报道见第四、第五版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