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方赚钱了 教师收入增加了 政府投入减少了 BOT模式下昌乐二中的多赢之路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我们的运作模式,很像酒店的一些软扩张模式,我们输出管理和师资,没有了硬件建设的巨大投入,将扩张风险限定在了最可能小的范围内”。科文学府正是学校BOT投资商依托学校教学效应开发的地产。在当地人眼中,即便昌乐二中不挣钱,地产开发带来的收入也足以弥补这部分损失,对于投资商来说,学校目前的发展或许是BOT的副产品。
公立学校转身民营教育集团“潍坊教育看昌乐”的说法,在潍坊市昌乐县被很多人熟悉,甚至在昌乐,教育与珠宝、西瓜并列被称为“昌乐三宝”。这里所说的“教育”,主要指的就是昌乐二中。
从2002年改制至今,昌乐二中用11年的时间从单一学校发展成了一个拥有5所分校的教育集团,总资产2.5亿。学校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仅每年来校参观学习者就能拉动当地餐饮住宿业收入增加千万。
山东省昌乐二中创办于1959年,是昌乐县最早公办高中之一,到2000年前后知名度颇高。当地流传着“潍坊教育看昌乐,昌乐教育看二中”的说法。极高的知名度使得学校生源不断扩大,但也使学校发展触碰到了“瓶颈”:校区位于昌乐县城中心区,狭窄的空间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2002年,昌乐县政府与山东科文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采用BOT 运作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由山东科文科技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规划占地300亩、能容纳78个教学班和4000名学生的昌乐二中新校,2003年8月份,学校建成投入使用。至此,昌乐二中也由此前端着铁饭碗的公立学校转身变为自负盈亏的民营学校。
至今,昌乐二中规模几乎翻了一番,目前学校本部总计有141个教学班,在校师生近8000人,学校资产已达2.5亿元,而再加上所辖的5所分校,在校师生人数已经接近两万。
从广告来看,2012年昌乐二中招县外生900人,学费每生每年7000元,一个年级学费收入就是630万,而据此估算,一年三个年级的县外自主招生的学费收入就是1890万元。
管理输出式扩张5月13日,记者采访时,正值云南省教育厅率团来昌乐二中参观,同行的还有当地的教育企业。据昌乐二中方面透露,云南一行的目的不仅是参观学习昌乐二中的教学规范,还将促成昌乐二中在云南建立第二座分校。2011年,云南农大附中挂牌,这是昌乐二中走出本省的一个重要节点。
而昌乐二中的扩张之路是从2008年开始的。2008年6月,租用原潍坊市奎文实验中学整体校舍经潍坊市奎文教育局批准成立了潍坊市奎文实验初中。去年接连拿下潍坊实验中学、潍坊峡山双语学校,今年4月22日,昌乐二中与滨城区人民政府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滨城区政府对滨城区二中现有校园进行有效整合,组建滨州行知中学,这成为昌乐二中的又一所分校。
据昌乐二中提供的数字,不算新纳入的滨州行知中学,当前昌乐二中师生员工18000余人,昌乐二中教育集团初具规模。
昌乐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昌乐二中的扩张模式,与其初期发展模式并不相同。学校不再在基建上做出投入,而是依靠品牌完成学校管理和教学理念的输出,昌乐二中管老师管学生,不管建学校。“这样的运作模式,很像酒店行业输出管理文化类似,分校的合作单位出硬件,二中输出管理和师资,没有了硬件投入这一块巨大的投入,二中的扩张风险很小。”
县财政每年“赚”8000万昌乐二中的BOT还有一个细节。
当地教育部门介绍,在2002年签订的BOT协议中约定,新校建成后由投资方经营9年后,即2011年将学校资产无偿送给昌乐县政府。但在BOT合同即将到期时,昌乐县政府和投资方接触,双方均有意向保持着二中目前的民办高中模式。
昌乐县认为,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民办学校,可以补充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支出,政府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资基础教育。“县里认为继续由原有团队和投资人管理经营学校对于当地教育发展是一种有益探索。”昌乐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郑鑫介绍说。
目前昌乐县辖区内三所高中当中,一中和二中都采用了“民办公助”的模式。昌乐二中走了BOT的道路,而昌乐一中走了股份制改造的路子:经过半年多的协商,2005年7月,在昌乐县政府支持下,山东贝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买断昌乐一中地上建筑,昌乐一中由“公办”性质的学校改制成为“民办公助”性质的学校。
郑鑫告诉记者,昌乐县采取多项措施激活民办教育,将民办学校建设用地按公益事业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有关征地、建设、审批手续一律从简,学籍管理公办和民办享有同等地位等政策扶植。
民办教育对于昌乐县教育财政的贡献,也相当明显。按照办学合同约定,县财政只需按照当年的工资水平为改制后的学校原有教师发工资,这部分教师工资增长部分,以及学校新招师资的薪金,均由学校自行承担。一个账目可以说明一切:原来二中每年需要政府投入6000万左右,改制后县财政每年仅需要支付1600万,节约财政支出4500万。而一中二中加起来,每年节约财政近8000万元。
当地生源不用担心高学费昌乐县教育部门认为,昌乐二中的成功与纯粹的民办私立中学,尤其是一度发展势头很猛的私立贵族学校有着很大不同。“当下,民办高中学校能否发展下去,关键还是看教学质量,尽管主管部门在弱化升学率对于学校的指挥棒作用,但是在老百姓中间,也就是民办学校的消费者当中,升学率意味着教学质量,这是极为关键的一点,每年学校升学率的情况,或多或少都会在坊间流传,家长们会为学校排名次,”郑鑫说,昌乐二中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同时,保持了原有的升学率,成了其影响力最关键一点。
为什么昌乐二中能做到这一点呢?“昌乐二中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持高水平升学率的保证因素,还有生源,优质的学生资源是好成绩的基本保证。这两点是贵族学校靠资金买不来的。”
郑鑫说,在二中BOT合同中,昌乐县和教育局提出的看似限制性要求,保证了二中没有变为贵族学校,也保证了它的发展。合同要求二中改制后必须承担原有二中公益教育的任务,完成片区计划内招生。这样的要求看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回笼资金的速度。但是,保证了原有的优质生源不被高额的费用挡在学校门外,高教学质量有了基础保证。
记者从昌乐县物价局了解到,目前二中的收费中,统招生学费仍仅为800元每学期,自主招生为3500元每学期,住宿费统一为300元。统招生的收费标准对当地生源来说是很实在的。
教育以外也有生财之道在采访中,昌乐二中负责人对于学校的情况,乐于谈的是素质教育探索方面的成功,不断向记者介绍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一旦提起学校经营的问题,该负责人讳莫如深。
在有的媒体报道中,已将昌乐二中称之为教育集团,但是二中的校领导还是觉得这个商业味道极浓的称谓容易引起误读。“二中还是一个教育机构,从校长到老师,强调的都是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视。在学校言利,是不合适的。”
但改变是必然的。
2012年潍坊市服务业发展的一次座谈会上,昌乐二中被当做服务业发展的一名新星做了汇报。汇报文件中称,昌乐二中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政策、机制优势,坚持走企业化办学、品牌化发展、集团化运营的路子,学校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现已打造成为拥有4所分校、师生员工18000余人的国内知名教育品牌,不仅拉动了昌乐县餐饮、住宿、房地产、旅游等服务业发展,而且对峡山、潍坊市区等区域服务业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带动作用。
文中举例称,每年5到6月,有5000多名外地学生前来报考,其中近2000名学生来校就读。当地居民告诉记者,中考的几天,昌乐县城的宾馆、酒店全部爆满,有的外地学生家长不得不到潍坊住宿。另外一项统计数字显示,每天从全国各地到昌乐二中参观学习者多达500多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仅住宿费一项,昌乐县城酒店每年营业额就增加1000余万元。
依托学校,周边房地产也获益匪浅。以昌乐二中附近的科文学府小区和奥运城市花园小区为例,每年因学生就读而产生的租房、购房业务,交易额达到400万余元。而科文学府花园正是昌乐二中BOT投资商依托二中教学效应开发的地产。在当地人眼中,即便最初二中BOT是赔钱的,地产开发带来的收入也足以弥补这部分损失,当初BOT合同接洽,也是开发企业看重了二中的这一资源,对于投资商来说,二中目前的发展则是BOT的副产品。
当地教育部门表示,目前县政府有意推动昌乐二中组建“271”教育集团,成为昌乐教育企业品牌。271是该校在素质教育探索中发掘出来的高效课堂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新闻推荐
“制造业企业要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而这必须有强大的研发力量为支撑。”在转型升级话国...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