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庙会赏泥塑在惠民火把李赴一场民俗盛宴
?““技艺融合技艺融合··创新发展创新发展””传统手工技艺展示交流会现场传统手工技艺展示交流会现场。。
?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比赛上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比赛上,,手工艺人现场创作木版年画手工艺人现场创作木版年画。。
?庙会上“拴”一个寓意幸福的泥娃娃,把福气带回家。
?滨州市京剧团在庙会现场扎起舞台滨州市京剧团在庙会现场扎起舞台,,为群众送上戏曲大餐为群众送上戏曲大餐。。
?一日本友人在庙会上选购泥娃娃。
?河北沧州泥塑传承人陈宝友以人们遗忘的旧生河北沧州泥塑传承人陈宝友以人们遗忘的旧生活为创新点活为创新点,,制作了一批反映历史的新作品制作了一批反映历史的新作品。。
?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鹏展出作品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鹏展出作品。。
?惠民一实皂户李分校的同学们在庙会现场创作泥娃娃惠民一实皂户李分校的同学们在庙会现场创作泥娃娃。。
?9090岁的张月娥老人制作的虎头鞋栩栩如生岁的张月娥老人制作的虎头鞋栩栩如生。。
?庙会上庙会上,,各式各样的泥娃娃销售火爆各式各样的泥娃娃销售火爆。。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郭文璐 刘永恒 实习生 田新阳 通讯员 杨洁
3月8日,农历二月初二,惠民县皂户李镇一年一度的火把李庙会如期而至。各地的民俗爱好者们汇聚到火把李村,逛庙会,赏民俗,买泥塑。
火把李庙会是一个自发形成的村落庙会,自明朝成化年间开始延续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当地群众流传着“拴娃娃”习俗,憨态可掬的泥娃娃更是被当地群众视为吉祥物。白白胖胖的泥娃娃形状各异,有穿着花袄的男娃女娃,还有被做成各种生肖形状的泥娃娃,这些娃娃被摊贩们摆成一排,一眼望过去,吉祥喜气扑面而来。庙会在延续了以往拴娃祈福传统的同时,也适应社会的需要,逐渐演变成了物资交流会,成为当地民众经济文化交流的舞台。
行走在庙会中,琳琅满目的风味小吃、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让人目不暇接。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张泥塑作为庙会上的主角,自然吸引了众多游客争相购买。说起泥塑,其制作过程可是个功夫活。特别是泥塑制作中最难的一道“开眼”工序,开好了泥人“精神焕发”,开坏了则“黯然失色”。
来自淄角镇郭马村的张月娥老人做的虎头鞋引来了众人围观。别看老人已是90岁高龄,可眼不花耳不聋,站在摊前耐心招待前来询价的客人。见到记者,张老太在包里拿出一张保存完好的2011年2月15日的滨州日报,骄傲地说:“姑娘你看,俺还上过报纸呢,因为我做的虎头鞋好看,好多记者还大老远跑来采访俺呢!”
庙会上有不少来自皂户李镇中学的同学们。校长温洪卫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泥塑课堂并邀请了民间艺人定期来授课,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泥塑的兴趣。“现在喜欢泥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泥塑的魅力。所以我们才决定让学生们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培养兴趣,让泥塑这门老手艺能够代代传承下去。”温洪卫说。
河北沧州泥塑传承人陈宝友已经是第六年赶庙会了。他自幼酷爱美术,更是对传统泥塑情有独钟。40年的泥塑生涯中,他也不断探索创新着泥塑“新模样”。除了憨态可掬的传统泥娃娃,陈宝友也以人们遗忘的旧生活为创新点,制作了一批反映历史的新作品。“现在是爱看泥塑的人多,可是想学的却太少。火把李庙会为我们这些民间艺人搭建了舞台,让泥塑这门传统工艺被更多人所了解,也希望这个承载着泥塑艺人希冀的庙会能一直办下去。”陈宝友说。
今年的火把李庙会还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第二届“乡村记忆——火把李庙会”摄影比赛暨摄影展、“我心中的泥娃娃”少儿绘画比赛暨绘画展和“我最喜爱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作品”评选。同时,滨州市京剧团还在庙会现场扎起舞台,为群众送上戏曲大餐。
另外,今年皂户李镇还在庙会期间举办了“技艺融合·创新发展”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比赛及泥塑展示交流会,各地传统手工艺人现场制作手工技艺作品,相互切磋交流。另一边的展厅内,陈列着来自全国各地风格迥异、栩栩如生的“泥娃娃”,吸引了各地摄影艺术家前来采风。
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与专家、学者也表示,泥塑传人和民俗爱好者应担负起对泥塑文化传承和接力的重担。民俗艺人应融入新时代,增强创新意识,从非遗更深的角度去深刻研究它的文化内涵。同时,他们也建议,地方政府要做好关于泥塑的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泥塑作品的魅力。
新闻推荐
孙翠玲?张磊?韩晓峰?张洪星?一位小朋友被烟花在脸上烧了一个小口,赵大夫为他涂擦碘伏。(资料图)滨州日报/...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