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爱 穿越海峡时空

鲁北晚报 2013-06-21 18:33 大字

■幸福的沈玉英王忠鲁夫妇

人人渴望成功,《人物》也不例外。成功的人,是《人物》的追寻,他们或是某领域的佼佼者,或是某劳动岗位上普通一员,或在追寻理想与幸福的路上,由生存迈向存在、实现价值,但成功与否不是《人物》对他们加以评判的惟一标准。《人物》钟情的是种子从破土发芽到生根开花、孕育果实的嬗变历程,更有成功背后的人性之美。

《人物》的目光为什么青睐他(她)?因为时代选择了他们。因此,《人物》的宗旨,是通过他们来记录这个多彩的时代。

《人物》与您同行。  

联系电话:13705434941

□本报记者 李成强 纪方方

46年前,台北。

一位美丽的台湾姑娘,爱上了同在台湾的滨州惠民籍士兵。因为爱情,她突破重重封锁险阻,跨越海峡,离开父母兄妹,随丈夫回到大陆,定居惠民。为了国家统一的大爱,她在两岸交流方面做着自己的努力。

她说,来滨州30年了,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

台湾姑娘爱上

大陆籍老公

初夏的早上,惠民县商业总公司宿舍的一居民楼里。

68岁的沈玉英,与老伴王忠鲁泡上一壶从台湾带来的东方美人茶。多年来,她和老伴已习惯了喝早茶、聊天。

在许多人看来,沈玉英有些与众不同。操着一口带有台湾味的普通话,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外貌以及内在的一种高雅气质。

她来自宝岛台湾,原籍台湾省中坜市。

时光倒流46年。

22岁的沈玉英,父亲在政府部门工作,家中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毕业后的她在台北做了一名商业系统的统计员。有一天,在姐姐家,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男人,进入了她的视野。

王忠鲁是山东人,18岁那年,在蒋介石“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正在惠民县上高中的他报名参加了黄埔军校。1949年,军校还没有毕业,就随国民党败退军队,从南京乘上火车,到上海转军舰,来到了台湾。

后来,王忠鲁退伍后在台湾开了一家“北平怀德堂国药号”中药店。生意不错,成为台北三大中药铺之一。

有一天,沈玉英的姐夫俞吉荣到药店取药,得知两人是老乡,聊得很投机,逐渐也成为了好朋友。有一天,俞吉荣问王忠鲁:“你有没有中意的女朋友? 

“还没有呢!”王忠鲁说。

“把我妹妹介绍给你,如何?”

作为大陆人若能娶到台湾当地姑娘,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王忠鲁喜出望外。

沈玉英多次在姐夫家与王忠鲁接触,感觉他挺会关心人,蛮踏实,是个值得依靠的人,交往开始多起来。虽然他比自己大17岁。

然而,沈玉英的父母坚决反对两人的婚事,不同意女儿嫁给大陆人。王忠鲁开始想尽办法讨好准丈母娘。沈玉英母亲50岁生日,他送上了六层的大蛋糕。家里的姐妹来台北上学、考驾照等,他也热情的接待,忙里忙外。渐渐地,王忠鲁赢得了沈家的信任。

1968年1月9日晚上,台北的一家酒店里高朋满座,沈玉英与自己心爱的人,手挽手踏上了红地毯。亲朋的祝福声中,王忠鲁为沈玉英戴上了一枚代表永恒爱情的钻戒。按照台湾的风俗,主持人宣读结证书,介绍人、证婚人、主婚人,依次走上前去,在结婚证书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辗转日本冒险

大陆探亲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王忠鲁18岁离开大陆,从此没有任何的联系。几十年来,无时无刻不眷恋着惠民老家。

落日时分,想起村子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夜晚,望着天上的月亮,在这同一束月光下,亲人在做些什么呢。而每年清明节,更想回到家为故去的亲人坟头上添一锨土……

让沈玉英和丈夫欣慰的是,家里开着中药店,结识了几十个在台湾的山东老乡、惠民老乡,他们有时间常来店里聊聊。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中秋节、春节他们总要一起聚餐。这个时刻,乡音、乡情,悲欢、离合,也总是重复着这样的两个场景:“这杯酒,咱先祝,咱大陆的父母、亲人……”不论是谁提议,第一杯酒都必定这样喝的。他们频频举杯,相互倾诉着内心的苦涩,醉了,端起杯:“爹、娘,你现在还好吗?”接下来,是抱头痛哭……沈玉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1979年,到新加坡购药材的沈玉英夫妇,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令她欣喜若狂。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

一个想法开始在他们心中暗暗产生:一定想办法回家看看。

沈玉英的叔叔在日本,1982年5月,以日本探亲的名义沈玉英与丈夫到了日本。

带着忐忑的心,走进了中国驻日大使馆。接待他们的是个女同志,意外的是,使馆人员热情接待了,态度十分和蔼。当听说愿意给他办理进入大陆一周时间探亲,再返回东京时,内心激动万分。但这一去,是否能回到台湾,是福是祸,又令王忠鲁焦灼。

“玉英,还是我自己回去吧,万一……,你台湾还有父母兄弟姐妹一大家子,走漏了风声,会连累了你全家。”

“自己回去?不行,不行,”沈玉英直摇头。

“嫁鸡随鸡,既然嫁给了你,是死是活,我也要陪着你”。

待办好了去往北京的机票后。沈玉英给台湾的姐姐、姐夫、哥哥拨通了电话,“万一,我们回不来了,你和妈妈照顾好三个孩子,我们就放心了。还有,我们的中药店,也托付你们了……”

做好了最后的“交代”。

5月4日早上,一架民航飞机,从东京机场直上云霄,穿越大海,向北京急速驶去。

飞机上,夫妇俩心情百感交集,眼睛直盯着机外。

走下飞机,中央统战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机场等候迎接,这让台湾来的沈玉英,有些奇怪,“我们一个平民百姓,他们为什么来接我呢”,是不是个‘套\’?沈玉英不管走到哪,都紧紧抓住丈夫的手不放。

当晚,工作人员在宣武门饭店宴请吃饭并安排了住宿。

次日,惠民县牛王店村,像过年一样喜庆热闹。“忠鲁回来了!”全村老少都来了,院子挤满了乡亲们,他们用笑脸迎接问候这位离别30多年的孩子和远道而来的台湾媳妇。

县里特别保证牛王店村三天不停电,灯火通明,村里沸腾了。尽管家里全是土房子,对于台湾来的沈玉英来说,居住的条件是差了些,尤其卫生间露天在外,整日憋着不愿上厕所,但条件再艰苦,看到丈夫回到家的踏实劲,感觉与丈夫一样的幸福。

惠民县政府的领导亲自为他们接风洗尘。当时的县长胡安夫对王忠鲁说:“王先生,你已经有30多年没有吃到家乡的鱼了,我特地派人到黄河捞了两条黄河刀鱼,你尝尝还是不是当年的味?”沈玉英真正感觉到了“家”的温暖。

一周后返回台湾,沈玉英夫妇带回了家乡的一包地环和麦子。看到家乡土地上长的东西,在台湾的山东惠民老乡们,看着像宝贝一样珍贵,仿佛见到了故土上的亲人,仔细地看着,哭了。

新闻推荐

王兆坤:“造血”帮扶助增收

■王兆坤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修路筑渠的工程现场□晚报记者 张丽/文通 讯 员 荆振华 耿佩芳43天,五间窗明几净的村委办公室落成了。46...

惠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惠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爱 穿越海峡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