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转二改三闯四川“耕”出田野好风光

四川日报 2015-11-19 01:30 大字

——写在第三届四川农博会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李淼

第三届四川农博会今(19)日在成都启幕,展会规模将创下历届之最,领先全国省级同类展会。作为一个内陆省,四川如何能吸引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共赴这场农业盛宴?

10%,也许可以从这个数据中管窥原委。这是四川省前三季度农民人均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和全国农民收入增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四川省却呈现农业蓬勃盎然、农村风光无限、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背后,是全省农业锲而不舍转方式的坚持,是毅然深化改革的勇气,更是冲出盆地放眼世界的智慧。

转方式调结构

筑牢发展基石的“四川底气”

三季度刚过,四川省粮食增产89万吨左右。这意味着,今年将再次超额完成5亿斤增产目标。

稳粮,即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底盘”。“川字号”特色效益农业集群则直接拉升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曲线。

今年春节后,省政府首个现场会聚焦茶叶,为的是5年“泡”出千亿产值的川茶。不负众望,茶叶产值以25.3%的增幅在上半年农业产值增幅中拔得头筹。刚迈过千亿产值大关的四川蔬菜,在不久前的菜博会上擦亮“北有寿光,南有彭州”的金字招牌。

傲人产值背后,是对全省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大考”的精确作答。放眼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从阡陌间崛起。家庭农场短短2年增至1.7万个,今年10月四川省还出台首个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文件;一年间,全省新增农民专合组织1.3万个,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703家,农业现代化领跑者日渐形成。

适度规模经营这个农业转方式核心也稳步推进。全省承包地流转1547.2万亩,流转率达26.5%。农业BOT、大园区小业主、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等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更是遍地开花。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四川“农田”成功突围,筑牢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全面深化改革

激扬蜀乡活力的“四川突破”

作为外村人,通江县新场乡居民赵先武到窄口村流转80亩地种猕猴桃,心却一直悬着,“万一哪天喊改种粮,投入咋办?” (下转06版)

新闻推荐

整合政策+盘活资源 通江脱贫攻坚打出“组合拳”

□本报记者庞峰伟尹勇1月3日上午,在通江县大兴乡贾家梁村6社茶园里,村民张永卓正给茶树松土。村支书贾茂森带来好消息:前一天村里运来20吨空山土豆原种,由于政策支持,每斤2元多的原种卖给张永卓只要9...

通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