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孤寡老人父子接力让爱延续
□本报记者 庞峰伟
2月11日,孤寡老人朱仕清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无儿无女,她的晚年却很幸福。”村里人这样说。
买米、挑水、劈柴,没有血缘关系的朱家父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了朱仕清老人20年,直到她安详离世。父亲是70岁的朱兆新,儿子是34岁的朱以强。
这是一个用满满的爱写就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巴中市通江县铁厂乡厂河沟村。
父亲 一份热心变成一份责任
每当天气晴好的时候,朱仕清老人生前最喜欢坐在两间土坯房前的坝子里晒太阳。晚年的她视力模糊,腿脚不灵便,生活已不能完全自理。
院坝边有一颗樱桃树,当年朱兆新来帮忙修房子时栽的,如今已有碗口粗了。
朱兆新住在厂河沟村1组,离朱仕清的家将近2公里。上世纪90年代,看到朱仕清和老伴没有生养子女,无人照顾,朱兆新便时不时帮衬老两口。“大家都是一个村的,老人家有事情也喜欢找我帮忙,一来二去,就成习惯了。”随着两位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需要朱兆新的时候越来越多。
1998年,丈夫去世,年近七旬的朱仕清成了孤寡老人。从此,每隔一天,朱兆新就定期到朱仕清家,帮忙打米、挑水、劈柴、买东西、找医生、送药等。
这么多年悉心照顾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图啥?憨厚的朱兆新笑了笑,说不图啥,这个孤独的老人总得有人照顾。
儿子 接过“担子”让爱延续
2012年春节回家,朱以强发现年过六旬的父亲身体不如以前,照顾朱仕清已有些力不从心了。谁来接力照顾老人?多年来,父亲的一举一动都看在朱以强眼里,他主动站了出来。
朱以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闯荡,先后当过木工、钢筋工……经过多年打拼,他已成了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小老板。为了照顾朱仕清老人,也能照顾自己父母,朱以强放弃了在外的事业,选择回乡创业。“父亲上年纪了,我要把这份责任延续下去。”
对朱以强的决定,家中没人反对。2013年,朱以强在村里建起一家养殖场。平日里,他除了忙养殖场的事,每隔一天就会去朱仕清的家里看望,为老人送米买油、劈柴挑水、找医买药。每当雨季来临,朱以强就和父亲一起,提前把朱仕清背回自己家中住上一段日子。一旦老人患病,也会把老人接回自己家中照顾。
厂河沟村支书向华贤说,生前老人一直把这对父子当亲人看待,当地曾多次联系到朱仕清老人,准备把她送到敬老院,都被她谢绝了,她说:“我早已有了一个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梦琳5月14日至19日,由省政府新闻办、省外侨办、中国新闻社联合组织的2016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举行。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18个国家的22家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编辑...
通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