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民记者李传君这几天巴中茶叶生产龙头企业通
本报讯(张光民 记者 李传君)这几天,巴中茶叶生产龙头企业通江县龙虎山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乾发十分开心,他潜心研发的有机茶叶“龙虎山茶”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签订了130吨的出口订单,出口额达到2000余万元,成为巴中市迄今第一笔出口量最大的茶叶交易,也是通江县扶贫连片开发区域内淘到的国际市场“第一桶金”。
龙虎山茶园位于通江县烟溪乡海拔1200米的龙虎山上,不占“早茶”的先发优势,也不占城市周边的区位条件,为何偏偏受到了国外市场的青睐?
3月23日,记者走进龙虎山,揭开了龙虎山茶叶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
秘诀一:茶叶种植上规模
离通江县城40公里的烟溪乡龙虎山,发展茶叶已有40多年的历史。2009年,扶贫连片开发项目“落户”烟溪等乡镇后,该县把发展茶叶确定为全县的“四大”骨干产业之一。
要拿出土地栽植3年才能投产的茶叶,不少农民很难接受。
但最早“驻守”高原的龙虎山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大胆创新,采取“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吸收农民为股东,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肥料,投产前公司对农户每亩土地每年支付600元补助,投产后,农民按股分红,每亩每年至少可收入5000多元。
随之而来,罗村、清栎茶叶有限公司纷纷入驻,遂形成园区,公司与当地茶农协商扩园、投资修建茶叶保鲜厂和茶叶加工厂,当地茶农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从龙虎山最初野生茶50多亩,短短三年发展到了现在3.3万亩,成线连片,绿满山冈。
最早尝到茶叶甜头的村民张新国,不但把自己10亩土地全部栽植了茶叶,还承包了几亩土地种茶。他说:“一年卖茶收入6万多元。”
规模不断扩大,该县把以前分散的永安镇华家坪茶场、火天岗茶场以及铁溪镇的罗村茶场连成一片。由小环线连接起来的茶场面积已经超过4万亩,加上在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实施区域烟溪、兴隆、沙溪等地新植的茶园,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3.2万亩,今年茶叶将销售1200吨,产值达到2.2亿元。
秘诀二:绿色防控品质高
去年10月,国际生态联盟有关专家前来视察,当即表态列入生态食品研究调查点;今年3月初,四川农业大学有关教授来考察,作出了“为之震撼,实属少见”的高度评价,随即与县政府签订了现代农业合作框架协议。
这一切,都源于龙虎山茶叶的绿色防控、有机生态、微量元素含量高。
因为土壤、气候、昼夜温差大等特殊原因,决定了龙虎山茶叶的优良品质。通过国家权威机构化验表明,1克龙虎山茶叶硒和锌的含量竟然达到了0.276毫克和0.24毫克。
发现了这块种茶的“风水宝地”后,今年52岁的曾乾发,26年来一直驻守 “高原”,致力于龙虎山茶叶的研发和管理。他推广了品种优质、规范建园、绿色防控、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的六大技术配套,达到了有机栽培,节能环保,无土壤污染,无农药残留的目标。
新闻推荐
栽树认路靠林致富□张光民本报记者李传君4月10日,年前到上海儿子家过春节的退休教师王鸿回通江老家,车子驶入通江境内,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才两个多月,公路两边啥时候栽起了一排排约丈多高的树苗?...
通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