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兴才本报记者李传君挖掘机长臂挥舞大卡车来回穿梭河
□谢兴才 本报记者 李传君
挖掘机长臂挥舞,大卡车来回穿梭,河道疏浚和河堤修筑同步进行……3月10日,虽是周末,但记者在巴中主城区巴河治理现场看到的,仍然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
今年以来,随着调蓄防洪、堤防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预警等一系列工程的相继启动,巴中市正全面推进境内渠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设。
特大洪灾 损失达到60亿
“那个水涨得好快哦,不到一支烟的时间,就把我们这一条街的门市淹了……我都活了快80年了,还是第一次碰上那么大的水!”虽时隔已久,家住平昌县白衣镇街道的吴大爷谈到去年“9·18”特大洪灾时,仍心有余悸。
从1950年至2011年的61年内,渠江流域有40个年份发生洪灾。其中,2000年以来的12年,渠江流域有10年发生洪灾,发生率为90%。尤其是2011年,发生在渠江流域的“9·18”特大洪灾,使巴中、广安、达州三个市严重受灾,经济损失130多亿元,因灾转移群众136万人,其中巴中市经济损失60多亿元。
巴中地处渠江中上游,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1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5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6条。由于地处山区的特殊地理地貌,巴中市主城区和三个县城以及绝大部分场镇,都是沿河而建,相当一部分居民沿河而居,遭遇洪灾的几率很大。
“巴中辖区河流流域面积占到整个渠江流域的46%。去冬以来,市委、市政府为此召开的专题会议就达15次,制发相关文件近80个!”巴中市水务局调研员孙广才说。
蓄洪削峰 提高防洪标准
巴中境内虽河流众多,但是全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只有1611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更低于全省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甚至低于国际公认警戒线,属于水资源紧缺地区。缺水却又洪涝灾害频发,无疑成为巴中人的痛。
如何才能有效化解这一矛盾?唯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趋利避害,让水为我所用。
巴中根据《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和《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规划》,坚持治理与扶贫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经济结构调整等工作相结合,规划和启动了调蓄防洪及重点水源水库、堤防、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水污染治理、防洪预警、水环境治理、稳粮增收等十大工程。
在规划调蓄防洪工程时,巴中确立了“上蓄、中分、下泄”的指导思想,采用“蓄堤结合”方式,“蓄”即“修库削峰”,“堤”即“建堤护岸防冲”。先后规划了红鱼洞、黄石盘、江家口、泥溪、黄柏林等9座大中型防洪控制型水库的蓄洪削峰,建成后可调节洪水库容6亿立方米;在所辖三县一区城区新建防洪堤72公里、护岸21.7公里;在71个水患重点集镇新建防洪堤258公里、护岸80.6公里;同时,启动74条山洪沟道的治理。
巴中要完成综合治理 “十大工程”,资金概算需要300多亿元。“但是项目实施后,可将巴中城区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平昌县城防洪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一般防洪标准提高至10至20年一遇。”巴中市水务局局长严敏说,“同时,还能新增有效灌面21.48万亩、新增水电装机11.5万千瓦……”
轮班作业 与洪水赛跑
“一天当作两天用”、“24小时轮班作业”……在通江县城堤防工程繁忙的建设工地上,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
“已经是3月份了,汛期很快就临近了,不加班加点干是完不成任务的……我们这也算是与洪水赛跑啊。”正在工地监工的通江县水务局副局长刘德文如是说。
二郎庙、双桥、天星桥等水库建设现场如火如荼,红鱼洞、黄石盘、江家口等大型防洪控制性水库已进入可研阶段……目标只有一个:到“十二五”末,渠江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中,实施见效快、影响大的控制性项目工程要全部完成。
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从领导到一般干部、工人、从规划到建设的全过程,巴中人超常付出——
巴中市水务局水利科的黄建博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今年春节期间被抽调搞规划,事先约定的大年初二相亲,结果只有放弃;规建科的易志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今年约定春节回平昌老家团聚,但为了编制规划,他整个春节都没回一次老家……
“熬夜是经常的事情。大年初三,为了修订规划,我和几个年轻人熬到凌晨3点多的时候,头晕得实在不行,当时赶紧喝了半瓶醋才好点。”孙广才说。
除了建设任务重、工期紧的困扰外,资金缺口也是“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主要靠‘六个一点\’,即财政预算安排一点、项目法人贷款一点、招商引资补充一点、土地出让留成一点、组建投融资平台集一点、争取国家和省补助一点……反正不能因为钱的问题耽误了渠江流域的治理。”市财政局副局长蒋豪雄介绍。
新闻推荐
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红军精神刘奇葆李立国吴昌德李世明田修思蒋巨峰出席开园仪式本报讯(记者方小虎熊润频)5月9日上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修缮竣工,正式开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
通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