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最佳时机 防治小麦赤霉病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4-20 05:18 大字

□刘定远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技术员说过,小麦在抽穗到扬花期,如果遇到连续阴雨或大雾天气,小麦赤霉病就会大发生。但怎么防治我又不清楚。”4月18日,笔者在南江县高塔镇天宫村采访春耕生产时,针对村民黄文凯的这一提问,采访了南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何西林。老何说,防治小麦赤霉病,要抓住最佳时机。一般来说,最佳防治时机就在抽穗至扬花初期。

观察发病症状

小麦各生育期都可被赤霉病菌感染,引起苗腐、秆腐和穗腐等症状,最常见的是穗腐,常表现为整穗或半穗或小穗腐。穗腐症状主要是病菌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浸入,从灌浆至乳熟期显现虫症状。初期表现为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散到整个小穗,气候潮湿时,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处产生粉红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穗枯白,不产生霉层。

了解发病条件

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5℃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丝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一般是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的小麦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注意病菌危害

该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会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病情一般年份可使小麦减产1成至2成,大流行年份可减产5成至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采取防治方法

在齐穗扬花初期,每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200毫升,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毫升—25毫升,或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95克,兑水30公斤—45公斤细雾喷施。每隔7天左右进行一次交替轮换喷药,连喷2至3次。

若在中后期有赤霉病、麦蚜等病虫害混杂发生,就每亩用 40%毒死蜱 30毫升或10%抗蚜威10克+40%禾枯灵100克或60%防霉宝7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或尿素、丰产素等进行喷雾,喷药时期若阴雨连绵或时晴时雨,必须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露水干后抢时喷药,喷药后遇雨可隔5至7天再喷1次,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注意几个问题

1、抓住时机+足量用药+足量用水+二次用药。最佳防治时机为抽穗至扬花初期、降雨前6至24小时,5天至7天后再次防治,其次为雨停后24小时内最晚36小时或雨间歇期间喷药,5天—7天后二次用药。

2、用水量每亩不低于15公斤,喷片选用小孔喷片,提高雾化效果和单位面积雾滴数,以提高穗部着药均匀度。

3、用直喷头或在无风天喷药,要使喷头离开穗顶一尺左右,以利于雾滴飘移降落,增加穗部着药机会和数量。如果运用低容量喷雾法就使用0.7毫米以下喷片,这样喷出的雾滴就会比普通喷片细一倍以上,即是同样体积的水量形成的雾滴数比普通喷雾法多1倍至2倍。

4、注意用药量和用水量。要科学认识农药使用说明,正确使用农药,包含准确计算用药量和用水量。避免农药用量不足达不到效果,超量用药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5、防治赤霉病的时间正好也是防治吸浆虫、蚜虫、白粉病、锈病的时间,杀菌剂、杀虫剂、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氢钾等药物和肥料虽可混合喷施,实现一喷多防。但要注意用药量不能过大,浓度不可过高,以免造成农药的残留。

新闻推荐

山村“大喇叭”吹来文明新风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肖定怀)“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3月26日早晨,南江县赤溪镇陈坪村的高音喇叭里,一首经典歌曲,唱出了农村新时代的气息。“村里的喇叭有30多年没有响啰,今天咋个又突然响了喃?...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