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洒满锅口村 ——南江县地税局***工作纪实
[摘要]——南江县地税局***工作纪实
本报讯 巴中市南江县黑潭乡锅口村山多地少,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产业支撑弱,是典型的特困村。
昔日旧貌换新颜
联建支部助脱贫
昔日“太穷太旱太荒凉,愁吃愁穿愁住房,门板抬猪上市场,姑娘不肯嫁山上。”的锅口村,自2014年南江县地税局帮扶以来,制定了“兴业、建房、修路、治水、栽树”的脱贫致富规划,派驻“第一书记”常年帮扶外,还组织25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签订“双向承诺”协议。如今的锅口村,旧貌换新颜,硬化村道路4.5公里,村民家家户户吃上了安全饮用水,异地搬迁16户,发展产业18家,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2180元在全县垫底增加到2015年的3300元,今年内可望实现4900元。
同时,南江县地税局组织25名党员帮扶干部与贫困村党员建起了“联合党支部”,挤出办公经费23.6万元,为村“两委”建起了1292平方米的办公活动场地,购置了办公用具用品、添设了电脑5台,打印机3台、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开办了“农民致富网吧”和“便民服务中心”。以“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为载体,讲扶贫攻坚的紧迫形势、***的具体政策、脱贫奔康的目标要求,充分发动党员干部的力量。
税务维权护百姓
人文关怀暖民心
锅口村每年有120多名青壮劳力在外打工从事建筑安装业,近几年,讨薪成了他们最苦恼的事情。为此,南江县地税局派出帮扶人员分批到6个域外劳务基地调查农民工务工信息,建立了包括以家庭情况、打工地址、联系方式、从事行业、收入情况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库,组建了一支由20名熟悉法律业务的“专业维权服务团队”,先后组织80多人次到现场为务工农民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其维权意识。
锅口村有留守妇女65人,留守老人43名,“等靠要”“吃救济”成了生活常态。南江县地税局为了彻底改变此现状,鼓励留守妇女魏国琼发展起养殖业,目前,她家已养了2头母猪、4头肥猪,养黄羊65只;在村里建起“留守之家”,安装了电视、电话、宽带等,让每一位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每年开展的“暖冬行动”中,税务帮扶干部都会主动上门慰问困难户和留守老人,送去大米、食油、猪肉、衣物、棉被等物资,并随时通过电话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将电话与当地医院联通,使其生病能得到及时救助。同时每年组织医生上门为老人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对全村五保户和60岁以上的老人,逐一按政策规定落实医疗保险、老龄补助和民政困补,为他们解除了老无所靠的后顾之忧。目前,通过“暖冬行动”慰问帮扶的困难户、留守老人、五保户有100余人,发送钱和物资合计人民币6.14万元。同时,为改变村小孩子的校舍环境,南江县地税局挤出办公经费3万元,硬化了学校操场300平米。
发展产业促脱贫
建设宜居宜业“四好”村
产业扶贫是拔除“穷根”的关键。锅口村昔日靠“输血”的落后村,如今突变成了“造血”的先进村。
南江地税局在全县率先为锅口村注入邮政小额风险基金15万元,建立“扶贫小农贷风险基金”,协调邮储银行按风险基金的10倍投放贷款,目前已有7户返乡农民工从银行获得了50万元的小额贷款,以15万的投入放大了15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有效促进了规模型种养植(殖)业的发展。同时,由村里发放周转金10万元,发展养肉牛、养黄羊、养生猪、养土鸡、养塘鱼“五养经济”。目前,全村共饲养肉牛178头,其中养牛大户2户养牛18头;养黄羊100只以上的1户,50只以上的6户,30只以上的58户,马大松、谭守楚等4户每年出售黄羊126只;养猪30头以上的大户10户;建起小禽园60户,户均达到50只,重点扶持养鸡大户10户,养土鸡1.5万只,出售鸡苗2万只;全村种植天麻、党参等中药材600亩,种植核桃1.5万株。
南江县地税局局长岳绣明告诉记者,我们虽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扶贫的路还很长,不忘脱贫攻坚之初心,用真情、真心、真抓实干扶好贫,下足“绣花”功夫,早日将锅口村创建为宜居宜业的“四好”新村。(本报记者 杨永忠)
新闻推荐
5月2日,笔者来到巴中市南江县东榆镇永红村“缘来家庭牛场”,只见顺山而建三间牛舍,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养殖场内,成群的肉牛或吃草、或打盹。同行的镇党委书记石忠告诉笔者,这家牛场的主人叫王天明。...
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