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养牛“达人”老王的“借牛还牛”模式

四川科技报 2017-05-05 10:15 大字

5月2日,笔者来到巴中市南江县东榆镇永红村“缘来家庭牛场”,只见顺山而建三间牛舍,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养殖场内,成群的肉牛或吃草、或打盹。同行的镇党委书记石忠告诉笔者,这家牛场的主人叫王天明。6年来,他将最初的6头牛发展到50头,将仅可容纳10头牛的圈舍,扩展到可容纳100余头牛的规模。他不仅一个人养牛,还带动周围村民共同养牛,为村民铺开了一条致富路。

2011年,老王也和村里人一样,投入了打工热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王天明却觉得在外面给别人打工,不如回家创业。“当时,很多农户都选择把牛卖掉,而市场上牛肉的价格却连连攀高。我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第二年他就回家创建了“缘来家庭牛场”,开始养殖肉牛。

没有资金,就先养一头;没有场地,就先建一个小牛圈。2015年,老王的养牛事业终于步入正轨,预计当年出栏肉牛10余头,收入现金10多万元。谁知就在这时,圈里6头即将出栏的肉牛因为瘟疫死亡,又一下子损失了5万余元。虽然受了不小的打击,王天明却不服输,开始学习、并进行了品种改良。慢慢的,肉牛品质也越来越好,牛群也从最初的6头发展到到50多头,年收入也增长到100万元。

“王总,我家的草料晒好了,你啥时候来我家收购?”正在向笔者介绍情况的王天明接到了村民打来的电话。近年来,王天明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的草料也越来越多。去年10月份开始,他便大量收购村民的红苕藤、玉米秆等草料。

“过去,我们的玉米秸秆是用来当柴火烧,甚至砍倒在地里任其腐烂。但是去年我家的玉米秸秆、红苕藤等农作物秸秆就卖了500多元。”村民吴绍菊说。永红村村支书陈家荣介绍,去年秋季,王天明收购玉米秸秆、红苕藤等草料就帮助300户农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

随着王天明养殖规模的扩大,有村民觉得养殖肉牛的前景广阔,也想通过养牛致富。但由于本钱少,乡亲们就上门找王天明商量,希望帮他们一把。

经过再三思量,王天明将小母牛无偿交给贫困户在家散养育肥,待出栏时统一回收。他的做法也激发了附近村民的养殖热情,去年以来,永红村“借牛还牛”模式逐渐在村里兴起。

据村支书陈家荣介绍,目前村里已有20余户农户与王天明签订了“借牛还牛”合作协议,带动了近百余人发展养牛产业,户均增收1万余元。“这为我们脱贫攻坚的事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 肖定怀)

新闻推荐

围绕“三增”目标加快全村脱贫销号 南江县星光村发展特色产业促农增收

南江县星光村发展特色产业促农增收

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