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谱写富丽安康新篇章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5-19 04:47 大字

农民养成读书好习惯。

巴山新居一角。

北部山区农民养殖的南江黄羊。

形成规模的南部茶叶产业基地。

——南江县推进“四好村”建设纪实

□岳旭东/文 肖定怀/图

“以前向往城市生活,现在村里的建设和城里差不多了。”作为省级“四好村”村民,南江县南江镇白鹤村饶子叙一家5口人去年底搬进新家,在周边的产业园上班,过上“朝九晚五”的日子。

“感恩党委、政府,感谢好的惠民政策,我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饶子叙说。像饶子叙一样的村民搬进省级 “四好村”过上幸福生活,在南江县时时上演。据县政府相关领导介绍,去年来,南江县以“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为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2016年,全县创建省级 “四好村”27个、市级“四好村”39个。

A

发挥标杆效应助力实现新居梦

“切实发挥‘四好村\’标杆引领作用,着力村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持续引领群众形成致富奔康、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的常态局面。”巴中市副市长、南江县委书记刘凯表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四好村”,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规划引领不可少。为此,南江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四好村”建设作为全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坚持县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级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做靓巴山新居,首要是坚持全域全程抓规划。

“学校是危房,开会在树下,上访上诉多,村民收入低……”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党支部书记李蓉对村子以前的困境记忆犹新。为了让村民们住上好房子,瓦坪村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等,在彭家湾建集中安置点1个,安置贫困户24户93人,其中易地搬迁11户44人,同步搬迁13户49人。

瓦坪村是南江县坚持“全域”规划的缩影。为了让所有村民住上好房子,南江县牢固树立 “全域南江”理念,遵循“规划先行、规划引领、规划统筹”的原则,实行“1+X”(1:指新村总体规划;X:指道路、产业、水利、公共服务等多项规划)规划,规划坚持“三避让”(避开岩边、水边、路边)、“四靠近”【靠近县城周边、乡镇(被撤并乡镇)周边、产业园区、资源富集区】、“把三关”(村民代表评议关、县规委会审定关、规划张榜公示关)原则,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增强新村吸引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在易地扶贫搬迁中,针对1-2人户无法建房和鳏寡孤独、“五保”等无能力建房的特困户,通过建设“三共有三独有”(每层楼设计一个共有的客厅、餐厅、厨房,每户人独有一个带卫生间的卧室、橱柜、餐位)美丽幸福院集中安置,保障住得安全,全年建设农村廉租房565套。

此外,南江县坚持统分结合抓建设。按照规划选址、放线定点、建筑风格、质量监管“四统一”,统规代建、统规联建、统规自建“三结合”,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与土地增减挂钩“两整合”。并且坚持地域特色抓品质。推广“微田园”建设经验,依托AAAA级光雾山风景名胜区,将一个个新村当作景点来打造、一户户新居当作名片来打造。

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门前统一制作的小围栏里种上了各种花草,房屋四周果树环绕,一股现代气息迎面扑来……如今的瓦坪村,已经成为 远 近闻名的省 级“四 好村”。

B

培育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住上好房子,配上好产业才能让百姓住得下、住得好、住得久。县委、县政府把培育特色产业摆上了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日程。

“在产业发展布局上,一定要坚持协调互补模式。”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善君说,为统筹“南茶、北羊、中蔬粮”产业布局,全县以加快推进核桃、茶叶、金银花、生态养殖、乡村旅游5个“百里特色产业长廊”建设,着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支撑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据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产业格局中的“北羊”,已经探索出“125”借羊还羊模式(即龙头企业借给每户贫困户1只公羊、20只母羊,年实现养羊收入5万元以上)。该模式已在北部山区、东榆和团结片区发展南江黄羊35万只,加上原来饲养的黄羊,每年出栏黄羊达50万只以上。

“围绕一家贫困户,从‘第一书记\’开始,村上至少有5名干部为他们服务。”县农委主任何淇龙表示。借羊还羊,加上财政、农业、金融、专合、企业“五方共保”,南江探索出的精准脱贫新模式,激发了84个贫困村1300户贫困户想脱贫要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与此同时,县上还坚持市场倒逼模式,进行产业推进:先后依托南江环永农业,与34个乡镇签订8万亩“订单农业”;依托四川益雅农业,在15个乡镇发展订单蔬菜3万亩;依托重庆环宇农业,在元潭、下两、流坝、杨坝等12个乡镇发展订单万寿菊3.6万亩;依托北牧黄羊集团,推行了“125”借羊还羊模式。

此外,还以融合发展模式让老百姓鼓起钱袋子,并以“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大农业发展路子,促进“三产融合”、拓展农业功能。巩固提升了醉美玉湖—七彩长滩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成果,成功创建元顶子AAAA级景区,加快推进正直—黑潭—元顶子—元潭乡村旅游环线建设;精心筹办元顶子茶文化旅游节、玉湖抢鱼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积极推动“互联网+”进农村,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和农产品置换。

C

开启智慧大门着力提升精气神

“人穷不怕,就怕志短。”兴马乡木罗村党支部书记曾国元表示。几年前木罗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长期的贫困磨掉了一些贫困户的志气,“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人还把县上送来的扶贫鸡仔转手卖了,后来住上好房子,村民也开始向往好日子,通过反复引导,终于打开心门做强做大金银花产业,如今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大关。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惠民政策知晓率差、自我发展意识差等现实问题,从2016年开始,南江县在“四好村”创建中开展“一讲三比五树”系列活动,力助贫困户物质、精神“双脱贫”。

此外,为着力解决习惯风气问题,积极创新活动形式,着力发挥农民夜校引领作用。4月12日,县上举办了农民夜校千名讲师专题培训讲座,15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517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48个乡镇党委副书记、县级部门选派的280多名农民夜校讲师聆听了省、市专家的讲座。据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清辉介绍,目前每个村的农民夜校每月上课时间都在3次以上。

与此同时,南江县各个农民夜校还利用农闲时间或晚上,组织乡农技人员、身边的致富能人、产业大户现身说法,引导广大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还积极协调办校地点、邀请上课老师、组织上课“学员”,办好一批示范点,探索出好的办校经验,继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民夜校蓬勃发展。

“农民夜校办起来了,我们也有了交流经验的平台,大家在一块儿讨论,有些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明年搞养殖肯定比今年效益好。”桥亭乡桥亭村村民吴志明高兴地说,“夜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开阔了思路,希望长期办下去。”一家家农民夜校的开办,让南江县广大农村重新焕发生机,也激发了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为着力提升村民 “精气神”,县上还扎实抓好了三大工程: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工程。大力实施“好书记选育计划”,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依托国家重点职业中学小河职中,进行中长期脱岗培训,从中选拔培养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村级后备干部。并加强下派第一书记管理,充分发挥扶贫攻坚带头人作用。二是强化惠农政策宣讲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团长,县长、常委宣传部长任副团长,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级挂联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政策千人宣讲团。同时,从县级部门选派了36名业务骨干,组成了6支“扶贫惠民政策宣讲队”,深入全县48个乡镇522个村巡回宣传。三是培养树立道德模范工程。以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家庭”“南江好人”“南江之星”评选活动,划拨专款修建文化院坝、村级文化室,以此为阵地,大力弘扬好家风好家规。

“创建‘四好村\’,服务广大村民群众,事关民生大事,任重道远。”县长李善君说,“下一步,南江县将在进一步提升增收产业带动力,进一步夯实生产生活基础上,深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积极推进‘四好村\’创建工作,让更多‘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呈现。”

新闻推荐

“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将“迎检”

四川经济日报巴中讯(记者何菊)记者从巴中市国土资源局获悉,5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署生态地球科学部向该局发来邮件,表示将于8月15日前对“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申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