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织密社会保障的大网—— 宝鸡市加快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综述

宝鸡日报 2017-07-11 21:42 大字

本报记者陈继良

幸福是什么?在老百姓眼中,好日子就是有学上有工作干,生病能得到及时救治,有困难了有人帮有人管,人人享有健全的社会保障。要把宝鸡建成最具幸福感城市,就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增加人民福祉,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去年 12月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从乍暖还寒的初春,到炙热流火的 7月,宝鸡今年的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热浪滚滚,捷报频传:今年投资 2.9亿元实施了岐山第二小学、扶风二中等 100多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 24个已经完工, 78个目前正加紧建设; 1月起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市级统筹,居民医保在城乡之间正式实现制度标准统一;技能培训全覆盖惠民工程强力实施,上半年免费就业创业培训 1.34万人;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2亿元;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力度继续加大,为 7500多名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保障资金 2218万元,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1941万元。一项项民生政策纷纷落地,一大波惠民举动为老百姓解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面对全省追赶超越的态势,宝鸡奋力争先,每年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 80%”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舍得花大钱办大事,真正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上学、就业、就医和社保及助困等问题,形成了一批全域覆盖、全省领先和全国有位的经验模式,让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

“大民生”覆盖城乡各个角落

千阳县草碧镇罗家店村的陈雪峰既是一家小商店的店主,同时也是全村 660多口人的养老保险代办员。前几年,他的代办点配备了POS机,乡亲们不出村,就能在他的小店里缴费、查询和取钱。去年,政府为他更换了移动式 POS机,他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继宝鸡的“新农保”模式在全国推行的基础上,宝鸡市努力打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升级版”,在 2014年试点的基础上, 2016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养老保险“五个不出村”,即参保、缴费、领取、查询、年检都可在家门口“一站式”办理,全市覆盖率已达到 95%,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通过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和增项,宝鸡市覆盖城乡、覆盖全民的“大社保”体系已基本建立。去年结束的全民参保登记数据显示,宝鸡市登记入库 385.81万人,其中非宝鸡户籍在宝鸡市参保人员 9.62万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社保卡目前累计发放 239万张,在全省居于前列。在构建大社保的同时,宝鸡市大力推行就业优先战略,在 2016年出台了关于实施技能培训全覆盖惠民工程的意见,积极推进免费培训免费职介,大力扶持创业创新。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春风行动”、“东西部协作苏陕就业扶贫招聘洽谈会暨 2017‘一带一路\’中国·宝鸡人才招聘洽谈会”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各类招聘洽谈会 42场次,为 6.4万人提供了就业创业服务。

教育是民生之基。去年以来,宝鸡教育事业全面发力,在追赶超越上硕果摇枝,基础教育水平和教育整体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全国有影响。去年,全市 12县区全部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宝鸡教育创强领跑全省。当年 10月,省政府在宝鸡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向全省推介了宝鸡市的经验,并奖励 500万元。教育水平提高的背后,是宝鸡市对教育事业的巨大投入。总投资 4亿元的蔡家坡教育中心经过一年多建设,已于去年秋季正式投用,可容纳 5800多名初高中学生就读,新石油高中、三迪中学、斗鸡台小学和新渭滨中学等一批教育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将大大改善和提升办学条件。

医疗是民生之需,宝鸡健全完善的医保体系,让老百姓能住得起院看得起病。 2016年,全市大病医疗保险共报付 17300多人,累计支出 9906万元,其中新农合占到16000多人次,报销 9100多万元。相关数据显示,宝鸡农村居民住院病人, 96.6%不出宝鸡就得到了有效救治,在全省领先。同时,宝鸡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免费基本生育制度和健康城市建设等经验多次受到国家和省上的肯定,连续七年蝉联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市。在国务院医改办等 6部委去年组织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中,宝鸡名列全国第三,今年 4月又获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先进市,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表彰。

自 2017年 1月 1日起,宝鸡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居民医保的制度整合和新农合的市级统筹,做到了城乡医保报销政策的统一,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了住院报销、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一站式”即时结算,不论城乡,出院结算只需缴纳个人自付部分,群众报销更加方便,办事更加便捷。

“大社保”为困难群众筑牢靠山

健全的民生“保障网”,既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民生需求,又要倾力关注极少数困难群众,给他们送上特殊的关爱,让他们基本生活有保障有靠山。“幸福院”就是宝鸡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一个显著标志。现在,伴随着青壮年进城务工和创业,农村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从 2013年开始,宝鸡市民政部门在千阳等地试点建设农村幸福院,利用村上闲置的办公用房、学校、工厂等场所,建起休息室、活动室和餐厅等配套设施,全力打造农村老年人“留得住、吃开心、玩尽兴”的幸福家园,逐步实现农村养老由家庭向政府、家庭、社会共同负担的转变。市上对建成运行的农村幸福院每年按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为每个农村幸福院落实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到 2016年底,宝鸡市已经建成 1000多个幸福院,在全省首家实现了幸福院中心村全覆盖,实现了农村进院不离家、离家不离村的互助式养老,也为外出打工的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

对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宝鸡市实行了特殊的照顾政策。对患病住院的困难群众,宝鸡市在基本医疗、大病医保的基础上再进行医疗救助,在医院窗口实行一站式结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实际实施医疗救助 19258人次,共发放救助资金 2191万元。为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宝鸡出台了新农合报销微调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患者的倾斜力度。从今年 5月1日起,农村参合贫困人口在全市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取消起付线,按照转诊程序在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 10个百分点。截至 5月底,贫困人口新农合报销 42万多人次,报销费用 2.38亿元,减少患者支出 1636.63万元,极大地减轻了贫困人口的看病负担。同时,在去年将贫困人口大病起付线从 8000元降至 4000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将起付线降至 3000元。截至 5月底,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 3936人次,报销费用 1300.41万元,减少患者支出 752.64万元。在政策优惠的同时,市上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为贫困人口开辟就医绿色通道,设立专门窗口,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

每年 6月中高考后,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会为上学而发愁,这些家长关心的问题,政府更为关注。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宝鸡市已经建立起涵盖学前一年到大学入学的全学段、无缝隙学生资助体系,特别是从 2016年开始,把考上大专和三本的困难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在全省首开先河。去年,宝鸡市继续对二本以上困难大学生进行救助的同时,按每人 3000元的标准,共救助考上大专和三本的贫困家庭大学生 340多人,为他们入学解了燃眉之急。为配合脱贫攻坚,今年宝鸡市对贫困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资助政策进行了“升级”,扩大了范围,提高了标准。凡在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及其他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均可享受,每名考上大专及其以上的学生将获得 6000元的一次性资助。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事关群众的幸福感。保障和改善民生,织密社会保障的“大网”,就是要让广大群众有活干有学上,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过上好日子。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倾力推进民生建设,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民生的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追赶超越,才能让民生更加有保障有靠山,让生活在宝鸡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新闻推荐

呕心沥血书青史精雕细刻铸华章——《岐山县志(1990— 2010)》编纂记

本报记者邵菲菲岐山,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周王朝在此肇基,毛公鼎等近400件周代文物和众多有文字的商、周甲骨出土于此。这里的人心灵手巧,勤...

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岐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