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书青史精雕细刻铸华章——《岐山县志(1990— 2010)》编纂记
本报记者邵菲菲
岐山,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周王朝在此肇基,毛公鼎等近400件周代文物和众多有文字的商、周甲骨出土于此。
这里的人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臊子面、擀面皮、文王锅盔等风味小吃香飘海外,剪纸、刺绣、皮影、脸谱等民间工艺誉满三秦。
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不载入史册,岂不可惜?2004年 10月,岐山县启动二轮县志编纂工作,他们集纳多方智慧,历时13载,终于编纂出一部记述辉煌成就、探求发展规律的地方志——《岐山县志( 1990— 2010)》,目前已正式出版。这部志书共 30编 139章 482节,涵盖了 1990-2010年岐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内容,是社会各界了解岐山的一个“窗口”。
创新编纂
彰显地方特色和文化
岐山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转鼓之乡”“陕菜之乡”的美誉。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淳朴、善良的岐山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岐山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深入实施突破蔡家坡、打造凤鸣全国文化旅游名镇、促进东北片崛起“三大战略”,县域经济呈现出稳中求快的发展态势,先后获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中国千年古县等 70多项荣誉。
艰苦卓绝的发展史,留下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振奋人心的精神财富。岐山首部县志 1992年完成并出版发行,该志书曾获全国新编志书一等奖。 2004年 10月,二轮修志正式启动,编纂人员在继承前志优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特意增加了《艺文》和《方言》两个编目。《艺文》中收录了与岐山历史文化有关的众多名家作品,涉及散文、诗词、楹联、书法等,《方言》编目用汉语拼音注音,阅读起来更方便。
编纂志书必须符合当下时代特色,《岐山县志》编纂过程中,十分注意这一点。他们增设了《体制改革与经济开发》编目,突出了当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特点;将农业和林业分设,将文化和科学技术分设,反映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彰显历史文化方面,编纂人员做得更是可圈可点,《社会风土》编目中《风俗民情》《谣谚》《庙会》《历史人物故事》等章,再现了岐山淳朴的乡情、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编目中的曲子、社火、锣鼓、皮影、剪纸、刺绣等,描绘了岐山色彩浓郁的风情画卷;周武王、周公、李淳风、冯汉英、鲁有强等古今人物的记述,体现了岐山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特点……以上种种,都是为志书增光添彩的重要篇章。
精益求精
数次修改打磨铸精品
要编纂一部好的志书,离不开一支优秀的编纂队伍。
《岐山县志》编纂筹备阶段,为确定编辑人选,编纂委员会花费了不少心思,他们左挑右选,最终挑出 7位文字功底过硬、对岐山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了如指掌的得力干将任志书编辑。
修志是个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负责编纂《岐山县志》的 7名编辑不辞辛苦、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为了赶进度,他们没日没夜伏案工作;为了全面反映岐山县20年发展成果和亮点,他们多次下基层、跑企业;有时为了核实一个数据,他们要用几天时间求证推敲。
2009年,编辑王润来在编写《教育》编时发现,文字和表格中1992年高考人数数据有出入。当时57岁的王润来接连几天冒着三十六七摄氏度的高温,前往县教育局核实情况、查找原因,最终数据核实准确了,但他却因连日奔波中暑卧病在床。
在县志编纂过程中, 140万字的校对可不是件轻松事。每一稿出来后,编辑至少要逐字逐句看三遍,在后期印刷之前,他们还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将志书仔细读校了两遍。
此次县志编纂中,志书主编黄宗科功不可没。他除了统筹全局外,还亲自上手进行编纂。翻阅志书各篇目,你会发现其中有近一半内容是他一人编纂完成的。
《岐山县志( 1990— 2010)》首发仪式举行
本报讯6月 27日,《岐山县志( 1990— 2010)》首发仪式在岐山县如期举行,来自全县各级部门、人民团体的 80余人参加了活动,岐山县地志办为 12家乡镇和机关单位赠发志书。
《岐山县志( 1990-2010)》系1992年版《岐山县志》的续志,涵盖了岐山县 1990年至 2010年 20年间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在经济总情、经济开发、文化遗产与艺文著述、民俗风情与方言特征等方面,尤其凸显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全志共 30编 139章 482节、 140万字,装帧精美,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流畅,具有较高的资政、存史和典藏价值。
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志处处长张世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任小康出席当天首发仪式。(宗科静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明文晨)2016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正式公布:分别是神木县、韩城市、府谷县、凤县、彬县、靖边县、兴平市、凤翔县、岐山县、定边县。在6月22日全省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工作...
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岐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