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姻奏响知识经济时代协奏曲—— 西安交通大学专家教授宝鸡企业行综述
本报记者魏薇
近几年,宝鸡很多企业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或努力破局,或维持发展,或命悬一线,他们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不断变换“泳姿”,期待渡过危机。越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依靠高新技术帮助企业打翻身仗越显得尤为迫切。
6月 28日至 30日,市科技局牵头,邀请西安交通大学 33位专家教授、博士后分别到宝鸡市 15家企业,对企业需求现场“望闻问切”。每个环节的交流,并非浅尝辄止,而是“真情呼唤、打破套路”,有望促成宝鸡企业与西安交大的深度联姻。记者在这场调研活动中,也感受到双方合作的迫切愿望。
交流越深入越感到被需要
夏日炎炎,宝鸡这座老工业城市,在现代化建筑的装扮下,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气质。“我们来过宝鸡多次,这次是来品‘内在\’的”,西安交大的几位教授有感而发。
此次活动前,市科技交流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企业“问需求”,对他们的意见进行梳理,随后邀请了西安交大能源化工、焊接、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 30多个领域共 33位专家教授、博士后来到宝鸡,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对这些平日深居“象牙塔”的专家,宝鸡市的企业负责人直言“很期待”。
此次调研分成三组,专家们分别走访了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中铁宝桥公司等 15家企业。在陕西同创华亨汽车散热器装置有限公司,只见工人正对一台台汽车换热器进行包装。据了解,该公司是陕汽集团管理的子公司,是西北地区唯一的汽车热交换器生产企业,有着 30余年的汽车散热器生产史,产品 90%应用于陕汽重型车辆。
该公司技术部部长陈少龙介绍,“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设备老化、产能制约;主要给陕汽做配套,依赖性太强,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散热器这行,同行竞争特别激烈。”交大化工学院的张早校教授得知企业主要依靠车间培养的技术人才搞创新,缺专家团队,他说,交大的计算传热学能力很强,以后可以帮助企业做基础运算和人才培养。
在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专家们得知,整个专用车行业发展已经饱和,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技术门槛低,刚做出来一个产品很快就会被模仿,企业在开发轻型化材料应对超载治理方面有迫切需求。专家们表示,这需要在材料上做进一步研究,对现有材料进行改进。
在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了“真空灭弧室间隙击穿模型研究”项目。专家了解到该企业生产的真空灭弧室在全世界产量最高,但存在效益低的问题,建议企业从提升技术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着手,与交大合作,解决这一难题。曲桦教授提出,企业要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应与物联网技术充分接轨,尤其是在未来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要精益求精,提升产品质量。
在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企业提出的解决“钛合金表面处理”工艺难题,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表示会将问题带回学校进一步研究。
每家企业都盼望专家帮他们解决发展难题。
三天的时间里,专家们共走访了15家企业,对每一家的“家底”都做了了解。看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愿望迫切,专家们有种强烈被需要的感觉,和宝鸡深入合作的想法在酝酿发酵中。
扎实调研开启合作新模式
此次走访调研,采用“领导 +专家 +产业团队”的模式。专家们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梳理分析企业在战略定位、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企一策”研究提出对策建议,推动校企间务实合作,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合理确定走访对象、广泛征集走访需求、科学配置走访力量、积极延伸走访实效等方式,促成了通力、宝华、宝光真空电器、同创华亨、关中压缩机等 7家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内容涉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铜材料研发、电子信息及自动化等六个方面,这将为宝鸡市带来良好的工业经济效益,对于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专家教授宝鸡企业行还开启了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的新模式,建立起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创新机制。如陕西关中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签署的“压缩机系统——保姆管理”合作框架协议,中航工业宝成——爱罗泰齐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签署的“斯特林制冷循环技术在飞行器电子吊舱中的应用”项目协议;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签署的“真空灭弧室间隙击穿模型研究”意向备忘录等。这些协议的签订,都紧紧围绕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创新方法优化服务,打破了旧的思维,营造了鼓励集成资源、合作创新的浓厚氛围,必将开启校企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琳在参加签约和座谈时表示,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资源的有效参与、配置,宝鸡市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高校、科研院所少,高层次人才匮乏,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宝鸡,必须扬长避短,集成资源。此次合作将校企往来推向更高层次,要把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作为深化科技改革的一个理念,运用到各个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得到一流人才,掌握一流技术,进而把项目做好。
打开窗户更要深呼吸
这次走访调研,双方碰撞出不少“火花”,总结有三:
第一,这些随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企业,不管曾经经历怎样的荣耀与阵痛,现在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设备老化、人才匮乏、创新乏力、资金短缺,几乎是大多数企业的“通病”。“不创新不技改是等死,创新技改死得更快”,成为一部分企业惧怕的“魔咒”。如何帮助企业,真正塑造创新灵魂,开启创新的“发动机”,需要好好考虑路径和方法。
第二,西安交大的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十分丰富,选择某个点上的技术成果为企业所消化吸收利用,都有可能帮助企业实现飞跃。这些专家教授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企业和外省的大学都有合作,但和身边的西安交大却无联系,这让他们感到费解。宝鸡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不能仅仅靠高铁拉近距离,更应该探讨适宜的合作模式,在建立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下大力气。实际上随着交流的深入,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突破口,开花结果也就指日可待。
第三,与南方一个小镇动辄工业产值几百个亿相比,宝鸡的企业大部分工业附加值不高,是产品冠军却不是行业冠军,做配套的多、做集成的少,多数时候是给别人做嫁衣。其实,企业都盼望创新,希望靠新产品新技术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问题是一些企业缺资金缺技术,想打创新翻身仗并非易事。专家们认为,关键还在于政府要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土壤。比如一些发达城市,政府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纳税实绩,对那些纳税好的企业,给予退税政策以反哺创新,引导企业主动创新和技改,宝鸡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满园的芬芳,靠的是各种资源要素的集合供给。宝鸡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各种新型的研发机构正在扎根发展。相信宝鸡企业与西安交大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发展,为成就朝气蓬勃的“工业大观园”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和动力。
新闻推荐
归属良禽、芝麻和绿豆在盘中归属于,皇亲国戚木剑、青灯和蒲团在戏中归属于,道具和饭碗冰雪归属于水,水归属于发现的明目和张开的嘴唇。万物皆有归属像我归属于母亲的子宫子宫归属于母亲的身体打断骨...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