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能人叫“老贾”

蚌埠日报 2020-07-09 07:07 大字

“你看这青椒色泽多饱满,回头送到老贾那,让他帮俺卖个好价钱!”7月6日,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一座蔬菜大棚内,贫困户贾庭红一边采摘成熟的青椒,一边对记者说,“今年俺还准备再承包一个大棚,向老贾学学怎么种水果。”

在郭府村,记者又多次听到“老贾”的能耐,可谓是家喻户晓,“老贾就是俺们村的致富能手贾廷林,他的生意现在是越做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广,俺们郭府村的老百姓都跟着‘沾光’了。”郭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飞说。

今年54岁的贾廷林是土生土长的郭府村人,2016年之前一直在外地发展蔬菜、粮食种植产业。“俺在外面是赚了一点钱,可总想着回到郭府村为大家做点什么,怎样才能带动大家共同富裕。”2016年,贾廷林主动联系村里,希望能回到郭府村发展大棚蔬菜及粮食种植产业。

当年10月,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五河县盛泰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贾廷林以公司法人代表的身份正式投身家乡这片热土。前期,贾廷林决定在村里流转100亩土地建设大棚。

在上级扶贫资金的支持下,经过与村两委多次协商,贾廷林最终决定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利用这笔资金在村里建设5座冬暖式大棚。“既然政府这么扶持,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俺必须要用好这5座大棚,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贾廷林承诺。

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仅每年能够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增加大量收入,还能够直接让贫困户通过贷资入企、务工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收入,产业发展直接带动贫困户数十户。目前,蔬菜合作社已建成冬暖式大棚5座、联体控温大棚1座、高档蔬菜大棚100余座,年产优质绿色蔬菜瓜果260吨以上,年销售额200余万元。截至目前,蔬菜基地直接带动就业30余人,其中贫困户16户,每人每年增收近万元;合作经营贫困户10户,每户每年增收3500元;入社分红8户。此外,蔬菜、水果大棚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加10余万元的收入。

除了搞蔬菜种植,贾廷林决定转变传统的一麦一玉米的种植结构,“俺们村一直有种植红小豆的传统,但是很零散,不成气候。”贾廷林和村两委商量,决定从种植红小豆入手,调整传统种植结构。2017年,他新流转土地300余亩,试着采用“麦套瓜套红小豆”的种植模式。“等到每年3月底小麦拔节时,在麦地里套种西瓜,小麦收割完成后,西瓜地套种红小豆,等西瓜上市的时候红小豆就跟着长了起来。”贾廷林向记者介绍。这种新的种植模式实现“一地三收”,当年亩均效益提高2000元,很快这种高效益的种植模式在郭府村推广开来,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达近5000亩,年产红小豆超百万斤。

“老贾,不但懂农业,还善于学习,喜欢开拓新市场。”郭飞说,“俺们村农特产品都非常好,但是过去大家各卖各的,不但卖不上价,外面人也不知道。”2017年,贾廷林注册成立了明侯故里电子商务公司,多年的贫困村成立了电商公司,这在大新镇成了个新鲜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电商公司销售额已突破一百多万元,大大提高了郭府村的名气。

“今年情况特殊,俺准备和村里商量,动员村里年轻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年轻人一起开网店,借着电商的东风,把村里的农产品都推销出去。”贾廷林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武桥镇: 认真做好夏季征兵

本报讯(陈果)五河县武桥镇武装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夯实夏季征兵工作基础,确保今年征兵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今...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