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乡邻致富领头雁 杨晓凤获评五河县“突出贡献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蚌埠日报 2020-07-08 07:30 大字

本报记者年福烨夏景祖

杨晓凤,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历经二十多年不懈追求、艰苦创业,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的爱学习、会管理、懂技术、有经验的优秀农民企业家,成为了一名在产业发展、精准帮扶、带领村民致富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新时代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她先后获得“五河好人”、“巾帼建功标兵”、“巾帼致富带头人”、“安徽省水产养殖能手”、“中国匠心养蟹人”、“五河县十大扶贫攻坚示范带头人”等诸多殊荣。

年轻时的杨晓凤,为了生活,曾经外出打拼。在江苏务工期间的一次偶然机会,她接触到了鱼虾养殖户,细心的她认真开展调查,当她了解到水产品养殖市场前景好、收益高等特点后,多次远赴安徽全椒、当涂、湖北潜江、江苏兴化学习稻田综合种养、浅水湖泊“莲藕+鱼蟹”等综合种养技术,刻苦钻研农业生产管理经验。

经过深思熟虑,1992年夏天,她毅然辞去原本收入不错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在爱人史德茂的支持下,联合村民,先后在小圩镇赵庄村成立了安徽省上殿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五河县“蟹谷香”种植养殖合作社,从事“水产+水稻”、浅水湖泊“莲藕+螃蟹”综合种养。

为扩大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杨晓凤先后为产品注册了“上殿湖”、“水二娘”商标,给公司的螃蟹、莲藕、小龙虾、稻米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多次带着产品参加各类水产品、农副产品大赛,因为农产品质量好、绿色无污染,先后获得多项金奖、银奖和生态奖。

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双手,杨晓凤带领本村村民和周边乡镇村民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联合敬军绿色种植家庭农场、五河县万里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2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农业联合体,进行“市场、技术、生产等信息”共享,共同走上致富路。目前,联合体的每个成员单位,年平均创收均在100万元以上,并带动了小圩镇5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6年,杨晓凤看到乡邻弃荒情况严重,果断地以6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本村村民400多亩土地,进行整理改造,开展“稻+蟹”综合种养,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家庭收入。

二十多年的锲而不舍,杨晓凤以五河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己多年从事水产养殖积累的经验为依托,实现了自我发展,她从事的中华绒螯蟹、大青虾、稻田螃蟹、稻田龙虾、藕塘龙虾、生态莲藕等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年产量可达1800吨,年产值约1500万元,成为该县首屈一指的养殖大户,更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正富。针对合作社、公司帮扶的500余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杨晓凤采取“一户一策”的思路,开展产业帮扶;推动联合体成员单位,对没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招收其进入合作社打工,每年收入不低于1万元。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杨晓凤经营的公司、合作社得到了长足发展,周边群众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今年疫情期间,杨晓凤主动替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分忧解难,多次购买生活用品到疫情防控一线慰问值守人员。她主动承担起全镇500余户贫困户的扶贫任务,为贫困户解决就业难题,引导贫困户带资、带地入股,深入贫困户家中高价收购农副产品,有效增加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收入,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针对周边农民和家庭农场、合作社存在的农副产品滞销的情况,她积极多方筹措资金,新建3000平方米的莲藕果蔬深加工项目和村级保鲜仓储项目,为当地群众提供农产品保鲜仓储服务和农产品就地转换增值服务。

新闻推荐

朱顶镇: 为贫困群众办理慢性病卡

本报讯(李向前)为更好地落实健康扶贫政策,6月29日,五河县朱顶镇邀请县中医院专家组到镇卫生院为贫困群众开展集中办...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