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 民生为先 臭水沟变身滨河公园

蚌埠日报 2019-11-15 10:09 大字

本报讯(记者靳瑾)五河得名于水。可是从前的北大沟附近居民,却因为水吃尽了苦头——附近垃圾都往里倒,北大沟成了臭水沟,任谁都不愿意多呆一分钟。可如今,北大沟成了滨河公园,每天来散散步、遛遛弯是周围居民的每日“打卡项”。

昨天上午,记者沿着滨河公园的亲水平台采访时,河水荡漾着粼粼波光,树叶被初冬的太阳染得五彩缤纷。远处闲适的老人、欢笑的孩子,与公园的风景构成了幸福的画面。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前这里还是臭水沟。“原来我说住在北大沟,人家都说,条件不太好啊。现在再说住在北大沟边上,人家立马竖起大拇指:那环境好啊!”带着孙子晒太阳的郭大爷乐呵呵地说。2015年,为了彻底改变人居环境,五河县将北大沟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作为民生工程,投入资金3.7亿元,建成了面积约1250亩的公园,包括660亩绿化、7000米绿道和多处亲水平台、亲水沙滩,在老城区的西南角形成了“人、水、绿、城”和谐共生的愿景。“滨河公园建成后,整个县城老城区的公园、道路就联通了,串成了一条绿色项链。从滨河公园出发,一路不出公园,也能绕五河县城一圈。”五河县城建局园林所所长朱井好告诉记者,滨河公园包括“一带四区”,即堤顶休闲风光带、形象展示区、水源保护区、市民休闲运动区、教育文化区,建有景点18个,是“绿色项链”上最美的珍珠。

滨河公园建设时不仅考虑到了美观,更考虑了实用。工程配建了一个节制闸,能利用自然水位高差,把浍河水注入整个老城区的水系中。“流水不腐,水系活了,很多环保问题也迎刃而解。”五河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郭冲力告诉记者,改造中对北大沟进行了清淤疏浚,还将水面从过去的3.4万平方米扩大到6.3万平方米,解决了县城老城区一半面积的排水问题。“环保不是独立的,而是融入每个细节。”采访中,郭冲力特地带着记者来到岸边细看:“建设中没有采取水泥而是自然驳岸,种了旱伞草、再力花等植物。这样落叶等地表垃圾就能被植物自然过滤吸收,大为减少沟底淤泥。能减少不少清理费用不说,也更利于生物多样性。”

“今年以来,我县持续加强了沱湖、天井湖和怀洪新河等河湖湿地整治,取缔河湖沿线非法养殖场30处,养殖围网7000米,清理废弃船只1000余条,恢复了‘水清岸绿’的水生态。”在五河县县长金胜庆看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也是长久发展的基础。碧水净土、蓝天白云,都应该是现代生活的标配。他介绍,五河县聚焦“五控”,精细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控。仅今年前十个月,就治理“散乱污”企业17家,对工地道路扬尘和餐饮油烟进行常态化整治。引入了上海电气五河生物发电厂、生活垃圾发电厂,相继建成并网发电,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如今,五河县空气质量始终排在皖北各县区前列,畜禽污粪利用率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更高标准的“收、转、运”全覆盖。新改厕2万户、新建4个镇区30个村污水治理工程,让乡村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美化。“多施生态为民之策、多行生态惠民之举,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加快打造水韵独具的最美皖北水乡,就是我们的刻不容缓的任务与职责。”金胜庆说。

新闻推荐

粥 忆 □李星涛

“粥”是会意字。“米”指米粒,“弓”为“张开”。“米”与“二弓”联合,表示把米粒从左右两边同时扯大。故而,粥的...

五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五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