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蟹共生”地生“金”

蚌埠日报 2019-10-30 08:13 大字

划着小船收稻谷稻田里捕捞螃蟹10月23日,在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的润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稻蟹共生”基地,500亩绿色生态水稻成熟,农民们划着一艘艘小船,哼着悠扬的民歌,在金色的稻田里劳作收割,一池池螃蟹在水中欢快的游动,田野里到处飘荡着丰收的气息。

“这稻田种植的稻子均为绿色无公害产品,生长过程没有打过农药、施过肥,前段时间在合肥举办的农展会上,20元一斤对外销售,供不应求,很受大家欢迎。”润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跃宗说。

记者曾多次来到大岗村采访,这里一直主打稻虾共生,实现了亩均效益的大大提高,还通过土地流转让附近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是五河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示范区之一。

从过去稻虾共生到如今稻蟹共生,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的背后是当地近年来持续探索产业振兴之路的一个缩影。

“过去,我们主打稻虾共生。从去年开始,龙虾价格持续回落,发展前景并不看好。”黄跃宗坦言,从全国范围看,稻虾共生面积越来越大,只能转变思路,另辟蹊径。

“五河螃蟹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五河螃蟹的名气和品牌价值也水涨船高,我们可以搞稻蟹共生试试。”黄跃宗说。

通过去周边地区考察,黄跃宗发现,稻蟹共生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稻蟹共生对技术要求较高,稻种选育比较严格,“我们去附近考察,发现大部分稻蟹共生基本上都是‘有蟹少稻’,甚至是‘蟹生稻亡’,没有完全体现出这种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

“不走别人的老路。”黄跃宗和润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员在过往稻虾共生的基础上,在田地四周开凿了约2米宽的环沟,内部设围网。“稻子没长成之前,通过围网把稻子和螃蟹隔开,螃蟹在环沟里生长,环沟投放螺蛳和水草。等水稻秧苗成长一个月以后,把围网撤掉,让螃蟹进入稻田,还选取了抗倒伏的优质稻种,让稻子能抵御住螃蟹的‘尖牙利齿’。”黄跃宗说,这样做可以保证稻蟹都能存活。

“很多稻蟹共生的地块,稻子产量亩产仅200斤左右、有的甚至会出现绝收的情况,我们通过开凿环沟,设置围网的办法,今年亩产能达到500斤以上。”黄跃宗高兴地说,公司还借助农田水利设施把近在迟尺的沱湖水引入稻田,让螃蟹的品质达到五河螃蟹的标准。

模式虽好,效益咋样?“稻蟹都养活了,一块地真正实现了两份收入!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黄跃宗说,粗算下来,今年500亩的稻蟹共生估计能实现收益550万元。

公司效益好,附近的贫困户得实惠。该公司采用土地流转,21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贫困户李其家今年62岁,工作了两年,每年可以拿到3万余元。老人家坦言,因为年纪大了,打工无处去,在自家门口每月能拿到两千多元的工资心里很满足,自己也脱了贫。

目前,润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吾禾红”蟹田米,正在走品牌化绿色发展之路。公司还将继续改造2000亩稻蟹共生田,明年形成2500亩的种养规模。“我们将通过开展‘三品一标’及国际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形成各产品间的和谐、互补、共生的产品配比,实现一地多用、循环利用的新模式。”黄跃宗说。

□记者手记:因地制宜天地宽

“稻虾面积越来越大,龙虾今年不好卖”、“再这样下去,明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干下去”、“种植结构咋调整”……记者曾多次深入农村采访过“稻虾共生”这种新型的综合种养模式,从过去的喜上眉梢到如今的抱怨连连,部分大户大干快上、一哄而上、缺乏科学考察的综合种养思路成了产业振兴路上的“拦路虎”。

五河县润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借助“五河螃蟹”的金字招牌,通过科学考察、科学规划、科学选种,不但摆脱了传统模式“有蟹无稻”、“有蟹少稻”的困境,成功实现了一地两收,抵御住市场波动带来的种养风险,还为当地稻渔综合种养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产业振兴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新闻推荐

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蚌自然支听字〔2019〕第19号

陈元丰:你于2009年至2013年间,以“五河县元丰工程施工安装中心”的名义,以“代建房屋”的形式,擅自占用、转让淮...

五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