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村,我的第二故乡 □叶冬生

蚌埠日报 2019-07-29 08:15 大字

没错,我是叶冬生,2017级省委选调生,于两年前来到五河县老张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两年来,我看到了自己变化的地方,也看到了没变的地方,总结起来就是“三关两变一没变”。那到底是变了还是没变呢?

要和群众感情深,必须先过这三关

一是思想关。2017年,初到五河县城关镇时,我被安排锻炼的村是一个离县城只有5公里,基础设施很好的非贫困村。村干部齐备,各项资料完善,自己很是窃喜,每天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按时下班。相比于很多选调生被分到的地方,我这就是“天堂”。这样的“好”日子我优哉游哉地过了三周,县委组织部安排我到一个偏远乡镇的省级贫困村——老张村去锻炼。在去老张村之前,县委组织部的领导告诉我,这个村基础设施差,缺年轻干部,但学习的机会更多,很能锻炼人,问我有没有什么困难。当时我嘴上说没有困难,会立刻动身,其实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时,内心还是有些抵触的,毕竟是要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地方去嘛。但是转念一想:组织叫我到基层来到底是干啥来的,是来享清福的还是来混日子的,都不是,到基层来就是为了学本领的,到基层来就是来锻炼的。思想通了什么都通了,交接好工作,一天后我就来到了武桥镇老张村。

二是方言关。在村里除了日常的电脑办公之外,就是入户走访、宣传政策等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工作。一开始我到哪都说着普通话,书上报上怎么写的我就怎么说,结果我说的话群众不理解,群众的当地方言我也听不懂,往往越聊越尴尬,越聊越冷场。心想这哪能成,就拿了个笔记本去找我们村书记,政策上的专有名词应该怎么“翻译”,当地有哪些特色的方言。如“吃饭”叫“尅饭”,“可以”叫“管”,“厉害”叫“上”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基本上克服了这个困难。

三是孤独关。在村里,白天写写材料、跑跑扶贫户、宣传宣传政策,其实过得很快很充实。但是夜晚却让人感到孤独,父母亲人朋友都不在身边,天一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但没想到这个时候倒成了倒逼自己成长的“绝境”——学会如何和自己相处,学会如何和孤独的时光相处。两年的夜晚,大约看了三十几本书,整理了两本笔记,还利用这个时间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第一期乡村振兴领头雁”的线上学习活动,并通过了考核,有幸到清华大学实地学习了一周,圆了一个“简装版”的清华梦。

基层“炼”我千百遍,促我两“变”一没“变”

一是皮肤变得黝黑了。在村里除了扶贫工作之外,还要参与秸秆禁烧、环境整治等日常工作。我刚到村里时,皮肤也算白净,只经过一个秸秆禁烧季的“洗礼”,扑了几场小火,脸上被烤得脱了一层皮之后,整个人就黑了好几度。从小伙子变成了“小大爷”,我安慰自己这叫慢慢褪去了稚气。在秸秆禁烧这个过程中最能磨炼人的耐力,要能坐得住田间地头,经得住日晒火烤。同时培养人的责任感和勇气,敢于同违规违纪者作斗争,不做烂好人。

二是遇事变得稳健了。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参与依法拆除违规建筑时的心跳加速;第一次处理交通事故时的手足无措;第一次面对老百姓质疑时的张口结舌。正是经过这一个个第一次的磨炼,遇到事情没有那么慌张了,知道慌张无益于任何问题的解决,倒不如静下心来,把理说通,把事做好。

三是为群众服务的初心没有变。在村里我一直都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情。终于在多方沟通和领导的支持下,2018年暑期,我在村部为6名贫困户家的孩子开展了一个为期40天的集中辅导班。其中一个孩子在数学成绩明显进步后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我这次数学考了班里第二名,老师感到很惊讶,我说了您给我补课的事,老师叫我回去一定要谢谢您……”看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开心的上嘴唇都扬到天上去了,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再后来因为做了这件小事获得了“五河青年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虽然得到了组织的肯定,也很开心,但却依然没有那条短信印在我脑海里深刻。我一直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要初心不变,我就不会变,无论走在哪,心里都踏实。

在村里工作这两年,一提笔感觉都停不下来,还有很多人值得去写,很多事值得去记。想到当初刚来时内心的抵触,再回首写这些东西时,心里充满的却只有感激,感激老张村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也让我成长了很多很多。老张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新闻推荐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打通企业开办前“最先一公里”

本报讯(记者曹梦晴)7月19日上午,全市商事制度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暨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副市...

五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