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法援中心多措提升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周莹莹通讯员赵紫航
贫者必援、弱者必帮、残者必助。这是庄严的承诺,更是行动的号令。近年来,为了给受援人提供有效援助,蚌埠市法律援助中心把案件质量作为生命线,以满意度测评为抓手,有效推出法律服务产品,确保以优质服务给群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据统计,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自今年5月份开展以来,蚌埠市法援中心累计接受群众测评259次,满意率高达97.6%。
创建“五心”服务窗口提升群众获得感
法律援助窗口是最直接联系群众、倾听民声民意的重要场所,今年以来,蚌埠市法援中心出台“接待热心、解答耐心、申请省心、细节贴心、回访关心”等“五心”法律援助窗口便民服务规范,将窗口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规范窗口行为,接待热心。制定法援工作首问责任制,明确窗口工作人员职责,统一接待用语和举止仪表,定期进行窗口业务素质培训和评比,进一步提升服务技巧和水平。
健全值班制度,解答耐心。建立健全法援律师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格实行法援律师“三不准三要求”管理机制,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咨询权利,满足群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表达诉求,解决实际纠纷。
推出线上法律援助,申请省心。依托皖事通APP,于4月推出蚌埠法律援助线上服务产品,群众可以通过手机获取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查看受理进度、发表投诉建议等4项服务,基本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的。
提升服务品质,服务细心。设立便民通道、引导服务台、私密谈话室,增加雨伞、药箱、轮椅等便民小物品,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打造绿色通道,保障来访群众享受到最细心的服务。
全流程监管,回访关心。建立案件三回访制度,指派一周内回访,了解承办人是否完成会见;指派案件后20日至30日内回访,跟踪案件进展;结案10日内回访,征求受援人意见。
严把案件质量“生命线”增强群众信任感
一起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纠纷案件,历时一年多的曲折,总算迎来了较为圆满的结局,这与法援律师两次尽心尽力办案密不可分。
2017年10月3日,五河县浍南镇残疾人黄某某到镇上的超市购买蔬菜。在通过蔬果售卖区时,因地板有碎菜叶,黄某某不慎滑倒摔伤,经医院诊断为右髌骨骨折。经过15天的治疗,共花去医药费5138元。出院后,黄某某多次找超市经营者胡某某商谈赔偿事宜,遭到对方拒绝。
无奈之下,2017年11月20日,黄某某来到五河县法援中心提出申请。五河县法援中心审查材料后,决定给予法律援助,并指派夏永飞律师承办此案。接到指派后,夏永飞立即联系了黄某某,就案件与其进行反复沟通。夏永飞发现黄某某缺乏受伤与超市管理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为此,夏永飞实地走访事发现场,了解到辖区司法所曾出面进行调解,虽然未能调解成功,但有调解笔录。另外,超市安装了视频监控,但超市百般阻拦不给调取。2018年1月23日,夏永飞仔细梳理了相关证据材料,为黄某某代拟了民事起诉书,起诉到五河县法院,并请求法院及时调取超市事发当日的监控视频,固定好关键证据。
2018年3月5日,五河县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夏永飞在庭审过程中据理力争,法院依法判决超市经营者胡某某承担黄某某各项损失共计15828元。胡某某不服,提起上诉,案件进入二审程序。夏永飞再次为黄某某提供法律援助,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近年来,蚌埠市法援中心把工作重心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出台了案件质量监督制度,加重案件质量考评占比,加强对律师办理援助案件监管。今年以来,全市办理援助案件3296件,经过质量检查,援助案件优秀率和良好率达到85%,较201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并有1件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援助案件质量的提高,有效增强了受援群众对于法援工作的信任感,为法援工作赢得了口碑。
开展满意度测评 提高群众幸福感
2019年4月,蚌埠市召开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工作会议。会议明确,要围绕人民群众满意度核心,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水平。蚌埠市法援中心迅速行动,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
测评分为接待窗口满意度和援助案件满意度两大类,测评分数与法援律师援助补贴相挂钩,对于群众不满意较为集中的个别值班律师存在服务态度差的问题,蚌埠市司法局及时依规对该名值班律师进行处理,并制定出台蚌埠市法援机构值班律师管理办法加以规范,解决了工作中的“痛点”。
下一步,蚌埠市法律援助中心将以群众满意度为工作导向,多在为民谋利上下功夫、多在为民办事上下功夫、多在便民惠民上下功夫,打响蚌埠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品牌。
新闻推荐
五河县殡葬管理所化妆整容师郑婷婷家庭: 互敬互爱 守护最平凡的幸福
凝聚家庭向心力离不开家庭成员之间的宽容与理解,以及不可替代的温馨和美好。五河县殡葬管理所化妆整容师郑婷婷家庭,...
五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五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