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援助之手 擎起保护之盾 ——来自蚌埠市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报道

安徽法制报 2018-11-15 10:36 大字

[摘要]来自蚌埠市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报道

□赵紫航张明余

“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洗清冤屈……”日前,受援人周某某及其家人专程赶到蚌埠市法律援助中心,以表达对该中心及援助律师的真挚谢意。原来,周某某曾被认定与发生在蚌埠的一家饭店盗窃案有关。周某某被抓后,周某某的家人心急如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请不起律师,于是向蚌埠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该中心了解情况后及时受理了此案,并指派了援助律师。援助律师通过查找证据,进而准确运用证据规则,最终为受援人洗刷罪名讨回清白。

这是蚌埠市实现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的一个生动例子。作为“扶贫济弱、匡扶正义”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蚌埠市司法局打出多套组合拳,以扩大范围降低门槛为前提,以提高案件质量为核心,以全面增强经费、设施、队伍三项要素为保障,以深化法律援助机构队伍专业化、法律援助案件监管、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健全值班律师制度四项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据统计,仅今年前10个月,蚌埠市就累计办理法援案件5102件。

如今在蚌埠,遇到官司找“法援”,已成为弱势困难群体的第一选择……

扩大范围让法援阳光温暖更多贫弱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和省、市关于司法行政改革的部署,蚌埠市司法局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定位,按照“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依托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整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基本职能定位的“3+X”模式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等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援助路越铺越远。蚌埠市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多达数十万人,这其中农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人在外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在家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其所从事的如建筑、采掘、运输等工作危险程度高,加之文化水平有限、身处异地等因素,往往容易形成“易受害、难维权,一旦受伤丢工作,全家跟着没着落”的现象。为了能够让这部分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蚌埠市法律援助机构在长期的办案过程中探索出“快速介入、诉调结合”的办案思路,努力为申请人提供快捷、高效、贴心的援助。在异地维权路上,“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既是每个蚌埠法律援助人长期办案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心中长久不变的坚定信念。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信念,他们把异地维权的路越走越长,越铺越远。如今,只要哪里有家乡父老的不幸,哪里就有蚌埠法律援助人员的身影。

连心桥越架越宽。“一卡在手,援助不愁。”这既是蚌埠市广大受援人对“法律援助连心卡”的切身感受,也是法律援助机构对广大群众的郑重承诺。为帮助申请人方便地获得法律援助,蚌埠市利用各种契机发放“法律援助连心卡”、法律援助一封信和法律援助宣传单;此外,还通过入户走访告知、开通网络公布等方式向群众公开法律援助的申请方式和相关信息。蚌埠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宁告诉我们,每年春节期间,他们的手机就会变成援助热线,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坚持放假不休假,对咨询群众“有问就解释到位,有求就帮助到位”。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把一项项承诺变成惠及百姓的福音,把一张张卡片变成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后援团越铸越强。每年向社会提供5000多例法律援助,接待群众来电来人咨询数万人次,此外,还有信访接待、走访群众、参与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等工作任务。面对“事多、人少、案多”的局面,蚌埠市法律援助机构创新举措,一方面采取激励措施,引导社会律师组建专业法援团队,多办案办好案;另一方面优化自身队伍建设,聘用法律援助律师弥补办案力量和办案能力不足。这样不仅实现了法律援助队伍的良性循环,而且有效保证了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法律援助专业律师团队和法援律师每年办理大量案件,为扶弱济困提供强大后盾,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弱势群体的“后援团”,成为广大受援对象靠得住、信得过的知心人。

便民为民让每一个求助者满意而归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困难群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受援群体的合法利益。只有心系群众,执法为民,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法治的公平正义。为此,蚌埠市司法局积极创新服务理念、完善便民措施,通过降低援助门槛、扩大援助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搭建起了“大援助”平台,有效保障了经济困难的公民平等获得法律服务的权利。

拓宽援助渠道。为方便当事人获取法律援助资源,蚌埠市除在市法律援助中心设有“12348”法律服务热线外,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也开通了“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进一步完善“12348”工作机制,落实“12348”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确保“12348”热线为困难群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同时,在市县区法院、检察院、看守所、残联、总工会、团委、妇联等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此外,各基层司法所以建设村(居)法律援助工作室为契机,把法律援助联系点设到了村(居),建立起“半小时援助圈”,让群众走最短的路、办最简便的手续、花最少的时间即可咨询、申请法律援助。

扩大援助范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拟定了蚌埠市《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办法》,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在相继推出“残疾人绿色通道”“老年人绿色通道”“未成年人绿色通道”“农民工绿色通道”,简化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渠道的同时,还将涉及劳动纠纷、社会保障、坑农害农、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纠纷;失独家庭、军人家属等特殊群体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主张权利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扩大范围。在服务范围上,既覆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公民,又突出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这个特定群体。覆盖面扩大到全市全部低收入群体,法律咨询覆盖所有人群,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发挥“窗口”作用。在实行接待首问负责制的基础上,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开展以“热心接待、诚心倾听、耐心解答、真心服务、专心办理”为内容的“五心”服务活动,着力塑造“热情服务、文明服务”的形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书写、交流的障碍,各法律援助中心还专门为老年人开设口述办理援助申请的便民业务;为缓解来访咨询人员的疲劳,各中心在接待大厅专门安装了空调,设置了饮水机和茶杯,配备了老花镜,在大厅入口处设置无障碍设施,为来访和申请法律援助的群众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

提升质量让所办援助案件无一差错

今年6月中旬,蚌埠市居民王某通过法律援助打赢了工伤赔偿官司,顺利地拿到了应得的赔偿金,随后不久,他就接到了蚌埠市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回访,他感激地说:“整个维权过程,办案律师分文没收,尽心尽责为我办事。”

“今年我们在拓展案源,保证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案件的质量。”蚌埠市司法局副局长陈飞介绍说。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蚌埠市司法局多措并举,砥砺前行。

以提高案件质量为导向,明确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一是加强对案件质量考评力度。2018年蚌埠市司法局加大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在县区工作考核的比重,由2017年的10分调整到20分,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由每年2次调整为每年4次。同时认真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同行评估、第三方案例评估等案件质量专项评比,形成优秀典型案例21篇,在强化考评中提高案件质量。二是加强对案件质量业务培训力度。蚌埠市司法局针对案件质量存在的问题,4月份举办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专题培训,专门培训县区法援中心业务监督人员。为确保案件质量标准落实到位,市法律援助中心对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采取“轮岗带班”“以干代训”的方式进行操作培训,由各县区根据自身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到市中心有针对性培训操作,以解决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强对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管力度。针对少数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存在拒绝接受指派、拒不结案、敷衍糊弄三大问题,市司法局加强对律师办理法援案件的监管,明确各县区司法局分管负责人和法援中心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对办案存在问题的律师亲自沟通协调,从根本上解决少数律师办理援助案件“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以健全发展要素为保障,夯实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8年,蚌埠市司法局坚持全面强化经费、设施、队伍三项要素,解决好县区法律援助中心钱的问题、人的问题、站点的问题,增强法律援助发展保障能力。在经费保障上突出一个“早”字。3月,省司法厅下达全年法援任务后,市司法局督促各县区司法局及早申请经费、及早谋划支出、及早规范使用。截至5月底,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经费全部到位,较去年提前3个月,比计划多争取86.7万元,所有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全部完成经费科目单列,并科学制定了全年支出预算。在队伍建设上突出一个“能”字。2018年全市法律援助队伍达到40人,在数量达标的基础上,市司法局重点加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努力在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培养业务骨干,提高基层业务水平。今年以来全市相关法援机构开展集中培训累计8次,市法律援助中心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为县区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带班培训7次,有效提高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五河县法律援助工作人员郭继文通过省司法厅层层选拔,成为今年全省唯一一名援藏法援律师。

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激活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蚌埠市司法局以深化法律援助案件监管、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法律援助机构队伍专业化、健全值班律师制度四项改革措施为抓手,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强化法律援助案件监管。市法律援助中心从录入、指派、跟踪、审核、回访、评议、归档七个流程规范法律援助案件程序,并指导县区法律援助中心掌握并执行好省司法厅案件质量监管七个文件标准,确保省司法厅关于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要求贯彻执行到位,有效提高办案水平。今年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进行电话抽查10次,群众满意率98%。二是提升法律援助机构队伍专业化水平。今年年初,市法律援助中心协调各县区中心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要求县中心必须配备法律援助律师,区中心与律师所合作购买法律专业服务。目前全市法援律师从7人增加到10人,有效提高专业化队伍水平。三是探索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组建完善的刑事法律援助辩护团,举办刑事法律援助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共同推动刑事案件律师辩护走向全覆盖,并计划在个别县先行试点。今年1至10月份全市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954件,占法律援助总数的38.2%,刑事案件占法院审结案件的64.04%,较去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四是健全律师值班制度。全面落实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意见》,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在相应法院、检察院和看守所工作站派驻值班律师,每周值班1至2次,提供咨询1400余人次,较好地履行了值班律师的五大职能,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受到公检法各家的广泛好评。

成绩属于过去,追求永无止境。谈到今后的工作打算时,蚌埠市司法局局长许锦标表示,将“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列入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蚌埠市司法局将在蚌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继续秉承服务与创新的工作理念,以一流的窗口、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铸就一流的法援品牌,为全市贫弱群体送去法治的阳光和温暖,为建设“平安蚌埠、法治蚌埠、幸福蚌埠”再添新亮点。

新闻推荐

郭泽标脱贫记 本报通讯员 张敬仁 许成生

郭泽标是五河县新集镇马桥村的贫困户,近年来,镇村干部对他精准施策帮扶,他也积极发挥内生动力,勤劳致富,终于甩掉了穷帽子。郭...

五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