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小的变迁 □邢国钧

淮河晨刊 2018-09-07 16:02 大字

曹刘小学坐落在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曹刘村。学校始建于1975年,当时大队干部抽调各生产队一部分劳动力自力更生动手建起来的土墙草房做教室用房,由本大队三个初、高中生和一个蚌埠下放知青任民办教师。没有课桌,大队干部和几个民办教师一起动手用土坯砌、高粱秸秆搭建,再涂上两层泥巴,干后当课桌,就是所谓的“泥桌子”。在“一大二公”、“大呼隆”年代,大人干农活挣工分,小孩割青草交生产队喂牛挣工分,加上受文革“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家长对孩子上学积极性不高,学生总数只有几十人。“泥屋子,泥桌子,里面坐着泥孩子”,这就是当时部分村小的真实写照。

“一大二公”、“大呼隆”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民出工不出力,一年到头粮食不够吃,农民衣着破烂不堪,住的是透风漏雨的茅草房。连年的运动和瞎折腾,粮食产量下降,“割资本主义尾巴”,正当的副业不让搞,看着田地没饭吃,农村经济裹足不前,“生产靠贷款,吃粮靠回销”,物资极度匮乏,农民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集体和农民处于“双穷”境地,哪有钱来改善办学条件。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大会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农业“大包干”诞生了。“大包干”、“包产到户”等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省乃至全国风起云涌,迅速铺开,祖国到处焕发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行“大包干”后,任务明确,自己种多少,能收多少,能交多少,能分多少,社员心中有底,农民种田积极性极大提高。“实行大包干,产量成倍翻,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改革开放后,农民除种好承包地外,也可一些家庭副业。人们择业自由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可以自己流动了。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村青年纷纷进城打工,搞活了城乡经济,强了国家,富了人民,一片欣欣向荣。从此,群众生活和居住条件以及衣着、乡村面貌、交通状况都有了很大变化,乡村乘着改革春风,旧貌变新颜,换了人间。

1983年,退伍军人、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及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村干部带头,群众跟上,一呼百应,全村干部群众集资5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投入2万元,已拨款2.4万元,共10万元,新建了当时全县(五河县)农村小学第一栋教学楼,二层18间,改善了教室、办公和宿舍用房条件,添置了学生课桌凳和体育器材,开辟了体育活动场地,极大的改善了曹刘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新增两名师范毕业教师,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体育课再也不是“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状况了。

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家危改工程和校安工程得到全面实施。2009年,省劳动模范、市人大代表、曹刘村党总支书记刘荣亲自与村小校长一同到镇里、县里跑项目、跑规划,新征土地迁校到新址,于2011年新建一栋2层24间标准教室的教学楼及部分教学用房,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省校安资金投入65万元,村里投入3.7万元,村干部群众捐款6万多元,学校拉了围墙,新建了运动场,新添置了一些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村村通”民生工程实施,以前“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真正变成了商混水泥路了。师生到校更加方便,再不会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现象了,身在教室里更加舒心和幸福。

在迁校过程中,刘荣带头捐款5000元,村干部和群众踊跃捐款6万余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村里在小学校园内立了“建园碑”,以昭示后人,在村干部的影响下,尊师重教在当地已蔚然成风。

2015年,从小生活学习在曹刘村的农家之女曹燕冰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她不忘家乡,不忘曹刘小学师生,决心回报家乡父老乡亲,购买了价值20万元的电脑、图书等教育教学设备赠送给母校——— 曹刘小学。并为曹刘小学设立奖学金,每学年1万元,用于奖励教学成绩突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师生。此项目已开展三年,发出奖金3万元,

四十年来,从曹刘小学毕业的学生有3000余人,他们几乎全部都上了初中,大部分上了高中,上大学的有150多人,其中本科50余人,已有四人获得博士学位。农家之子曹学功现任福建华侨大学副教授;农家之子刘正旺博士现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农家之子郑怀秀考取中国科技大学,2006年毕业后又到加拿大、美国留学,201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毕业后,到旧金山优步公司工作;农家之子刘号珍,2017年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他们各自都在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的曹刘小学已发展到师生300多人的完小,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多次受到镇中心小学和区教体局的表彰。

曹刘小学一步一步的发展、变迁,是时代前进的步伐,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乡村教育发展的见证者。我们生活在新的时代,幸福满满,其乐融融。改革开放天地宽、砥砺奋进正当时。我们要与时代共同前进,敢做追梦者,勇当圆梦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蚌埠沫河口中学

新闻推荐

省运会群体部乒乓球赛收兵

星报讯近日,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体部乒乓球比赛在五河县体育馆圆满收官。此次比赛共有来自全省16支地市代表队的264名...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