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记五河县新集镇脱贫致富带头人邓伟

蚌埠日报 2017-12-20 13:58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张敬仁 文/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不但要努力使自己脱贫,还要尽力带动乡邻脱贫,为‘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贡献一份力量”。五河县新集镇身残志坚的脱贫致富带头人邓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邓伟今年40岁,家住新集居委会,夫妻俩有着一双可爱的儿女,2012年之前,邓伟从事货车驾驶,全家人生活幸福美满,但一次意外事故使邓伟失去了整个右臂,从此也失去了热爱的工作,家中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全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把他家作为低保户进行救助,2014年又把他家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邓伟身残志坚,他心里想,不能啥都依靠政府,自己必须主动作为,于是他远赴河南、山东等地学习双孢菇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学习,他终于掌握了养殖技术,后来邓伟和他人合作,在固镇县开始了双孢菇养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时,邓伟想到的是如何能在带动乡邻脱贫致富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去年下半年,他回到了家乡,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邓伟解决了土地、资金等困难,建起了17个双孢菇大棚,年产量可达300吨。目前已开始上市,他通过食用菌商务网和各大基地提供的商品信息,使产品远销到合肥、陕西、福建和荷兰、美国、韩国等地。每天前来运货的车辆络绎不绝,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邓伟致富不忘乡邻,把贫困户时刻挂在心间,他专门成立了扶贫车间。不但吸纳本村的贫困户进来务工,还把周边潘圩、马桥、许林等村的贫困户也吸纳进来,他使用的工人一大半都是贫困户。他对贫困户做到了三个优先,首先是用工优先,只要报名他就收下,再者是工种优先,安排年老体弱者和残疾人贫困户从事双孢菇削根等轻微体力活,三是对家中急需用钱的,可提前发放工资。这样每人每天可收入7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也可挣到2000多元工资。乡邻们感叹,邓伟不但自己能够脱贫致富,还带动了贫困户一齐脱贫致富,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新闻推荐

何士凤:当好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3年,何士凤当选为市十五届人大代表。今年,她又光荣地再次连任。在她看来,代表职务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新划村党总支书记,她在履行代表职责的同时,还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走...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