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肥春桃

新安晚报 2016-11-15 00:00 大字

收获李海波/摄

朱克芳离开合肥城东白炭黑厂的时候,是1999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因为陷入了“三角债”,工厂垮了,厂长跑了。作为这个乡镇企业有名无实的厂长助理,出来打工八年,最后落下的,就只是12万元的债务和一辆抵债的摩托车。在外呆不下去了,只有返乡,从省城到他的家乡五河县安子口也就三百多里的路程,正常骑回去也只需要3个多小时,可这辆说旧不旧说新不新的摩托螺丝有了问题,轮子已经不固定,骑上去车头摆个不停,他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检修;后来实在修理不好了,便只能半推半骑,直到傍晚才赶到家。回到家,他啥也没说,倒头就躺下了。

一想到欠下的这莫名其妙的12万元债务,他的心情就糟透了,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揽下了这笔债务。其实,工厂早在半年前就无法运转了,为了不致停产,厂长还是冒险从四川买回来两车生产原料泡花碱。货运到了却没钱支付,送货的人自然就呆在厂里不肯走,看着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厂长,小朱于心不忍,就主动找亲朋好友凑足了这12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却没想到,后来厂长突然失踪,这笔债就全背到了他个人的身上。

上世纪末的12万元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它背在一个没有一点积蓄的农村青年身上,让他几乎感到崩溃。

得知小朱回村的消息,债主们一个个找上门。他有口难言,却只有实话实说:“我朱克芳今天在这里发誓,欠下大家的钱一定会如数还齐,只是请大家给我一点时间。如果你们硬逼我,我带着老婆孩子也玩失踪,到时候你们一分钱都要不到!”说得大家将信将疑,却又无可奈何。

为了还债,这期间小朱什么苦力活都干过,但靠卖气力攒不了几个钱,于是就将家里的4间大瓦房做了抵押,从银行贷出1万块钱,又设法筹了点,买回一台小型面粉机,他和老婆于是干起了加工面粉的营生。由于他从不缺斤少两,每斤也只收取4分钱的辛苦费,加工的面粉质量又好,名声很快就传了出去,每到逢年过节,附近的村民们就会在他们家的门口排起长队。在干加工面粉的同时,他一边还干起了贩卖花生米和代销化肥的小生意。就这样,夫妻二人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干下来,一年也能赚个三两万,不到五年他就把欠下的那笔账彻底还清了。

朱克芳替人背黑锅欠下的巨资却不赖账,最后一文不少如数还清的消息便一传十,十传百,“朱克芳”三个字,很快就在他的家乡成了诚实守信的代名词。

不过欠债是还清了,意外却发生了:到了2004年年底,大型的面粉机就已逐渐在各地普及了,这种机器加工出来的面粉质量不仅更好,还能直接袋装,就像城里超市卖的面粉一样的漂亮,他家的小型面粉机被淘汰出局。就在他不知所措时,一家化肥厂调查发现:安子口村在撤区并乡之前曾是一个乡政府所在地,人口众多,交通便捷,对周边农村有着很强的辐射力,而朱克芳在这一带的口碑又特别好,就主动找上门请他帮助直销。这以后,因为他销售的化肥货真价实,对困难户还允许赊账,这样一来,连周边乡镇的村民也舍近求远跑过来购买,他很快就成了这个县最大的化肥销售商。每到需要化肥的季节,他家的门口又是车水马龙,成批的化肥甚至不用进库就被销售一空;他每年都能卖出一千多吨,少说也会赚个十多万元。

有了这第一桶金之后,朱克芳则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了。因为他长年订阅有关农业生产的报刊杂志,又有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习惯,他发现国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凡承包土地达到两千亩、时间在十年以上的,每年每亩耕地就可以得到政府财政上20元的补贴,并且在购买农药上还有着许多的优惠。看到这样的好政策,他的心动了。他想,五河县本来就有着五河两湖,水资源不仅丰富还有着不旱不涝的优越地理环境,一年可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是个天然的“粮仓”。如果能从村民那儿承包过来两千亩地,只要管理得当,肯定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他相信,作为一个农民,他人生最大的舞台就是在这片广阔的田野上。

朱克芳准备承包土地的消息一传出,两个村民组的组长当即就找上了门,希望他能把这两个自然村的1400亩耕地全承包了,好让进城打工的村民们无后顾之忧,耕地也不致被闲置。接着,他又谈下了另一个村民组的1100亩地,因为这三个自然村的耕地是挨在一块的,这样他承包的2500亩地就连成了一片,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当时五河县租用土地的行情通常是每亩每年八九百元,朱克芳却给到了1100元的高价,这让县里的农业专家都感到惊讶,认为他这样做太冒险。朱克芳想的却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大家帮助了他,现在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父老乡亲们。

承包2500亩地一年的投入就得300多万,朱克芳本人拿不出这么多钱,再说他也没有种好这么多庄稼的经验,于是就联合起当地一个开米厂的小老板和两个种田的老把式,成立了一个“益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2年秋天,朱克芳开始了新的创业。他租种了村民的地,但种地请的还是那些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和妇女,农忙季节在他的田里干活的人多达三四百人。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插一亩秧他给到了180元,还免费管上一顿午饭,光插秧一项,这些村民一天就能赚上300多元。虽然他不是太精通农活,可他善于学习,又肯吃苦,每天天一亮就下地,全靠两只脚,从那些承包地里斜插过去,一圈走下来有时就是三四个小时。他会及时发现哪块地的秧苗没插满,哪块地的草没除净。正因为他管理到位,待人厚道,第一年每亩就盈利了200元。第二年更是个大丰收,每亩小麦的产量不仅一千斤出头,水稻也达到了1250斤,水稻和小麦都卖上了好价钱,一亩就赚了500多元。2015年虽说是个小灾年,小麦扬花的时候雨水太多,不少患上了严重的赤霉病,每亩只收到600来斤,水稻的品质也因为受到了影响,没卖到保护价,不过平均一亩还是赚了100多元。总的算下来,他承包土地的这三年每亩就赚了将近900元,这在全县种粮大户中也是罕见的。

由于他的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当然也还由于他出众的才干和务实的作风,在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的选举中,他被推选成了村支部书记,成了有着5000多人的一个大村的当家人。

前些日子我在做农村土地流转的社会调查时,去了安子口,当时,朱克芳正领着村民们在热火朝天地修路。他告诉我,他们村已被确定为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上面准备给村里拨来上千万元专款,大伙别提多高兴。他说,赶到明年秋天验收的时候,他的家乡肯定要变个样,那时远近闻名的沱湖大蟹也正是上市的时候,欢迎我去品尝呢。

新闻推荐

来安县警方破获一起持有、使用假币案

本报讯8月29日,来安县警方通过情报导侦,成功侦破一起重大假币案件,打掉一个涉嫌持有、使用假币的跨省流窜作案团伙,一举抓获3名团伙成员,现场缴获假人民币35200元。为打击假币专项行动再添战果。8月1...

五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合肥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