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每到午季,各地特别是小麦主产区普遍为农民焚烧秸秆而犯愁。今年午季,各地火点大幅减少,仅局部地区出现零星火点,多年以来的禁烧难题逐渐破解——禁烧“攻坚战”是如
凤台县尚塘乡黄圩村冠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把回收来的秸秆加工后卖给电厂。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博 特约摄影 倪军 摄
■ 本报记者 夏胜为
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前公布2016年全省夏季秸秆禁烧“成绩单”。全省夏收期间火点数9个,同比降7成;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1%,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今年这场秸秆禁烧“攻坚战”中,蚌埠、马鞍山、池州、铜陵实现“零火点”;去年夏季火点较多的宿州、淮北改进措施,火点数分别下降85.71%和88%。禁烧难题是如何破解的?记者近日参加“江淮环保世纪行”活动,深入宿州、蚌埠等地调研。
多年坚持禁烧,干部有了经验,秸秆有了出路,农民从过去“偷着烧”到现在“不用烧”
“年年禁,年年烧,禁了又烧;年年烧,年年禁,烧了再禁。 ”往年,秸秆焚烧屡禁不止,这句在多地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 “丰收的烦恼”。然而,安徽省今年午季秸秆禁烧,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无论是环保部卫星“扫描”,还是各级督查巡查,火点数在去年基础上再次大幅下降。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局面在安徽省得到扭转。
秸秆禁烧第一线在乡村。李季是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党委书记,他与镇长马刚均于去年下半年新到任。李季所在的大店镇,午季时23万亩土地麦浪滚滚,比有的邻县全县麦田面积还多。去年午季,当地被监测到5个火点,成为全市秸秆禁烧工作中的反面典型。他俩的前任就是在宿州秸秆禁烧问责中被免职。李季、马刚到任,肩挑着禁住秸秆焚烧的重担。
秸秆禁烧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疏”与“堵”的关系,如何落到实处、有效管用,成为摆在大店镇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从分析风险点、分析群众需求,到推出秸秆还田新技术路线、示范推广、挨家挨户宣传、统一调度农机作业,再到严防死守,大店镇早谋划、早研判、早宣传、早发动,打了一场秸秆禁烧“硬仗”,秸秆全部就地还田。镇里终于实现“零火点”。在大店镇梁场村,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大豆、玉米作物茁壮成长,绿油油一片,向远处延伸。细看近处田块里,粉碎后的淡黄色秸秆依然可见。 “多年禁烧后,尤其是今年,通过应用技术路线、示范田带动、广泛宣传,既给秸秆找到出路,又不误农时,从而实现‘零火点\’目标。 ”李季说。
秸秆禁烧,是一场守护蓝天白云的“攻坚战”。安徽省是农业大省,秸秆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曾经,一到午收季节,秸秆焚烧,“狼烟”四起。秸秆禁烧不仅关系到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也事关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省政府专题部署秸秆禁烧工作,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制度,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巡查监管和驻守值班;兑现奖补政策,强化帮扶服务,大力推动秸秆还田、秸秆发电、高温堆肥等综合利用。午季秸秆禁烧期间,覆盖全省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禁烧工作网络,疏堵结合阻止“秸秆火”。
分析夏季秸秆禁烧取得成效的原因,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往年基础上,今年安徽省秸秆禁烧工作准备充分,落实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改进不足和薄弱环节,持续强化疏堵工作措施。在固镇县委常委、副县长张金看来,经过多年禁烧推动,秸秆实实在在有了出路,农民看到措施可行,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适应,乡镇干部也积累了禁烧经验,措施上更加切合实际。
从群众需求出发,示范推广新技术,科学调度农机作业,瞄准市场发力,做好综合利用大文章
秸秆禁烧,治本之策在于疏,给秸秆找到出路,又不误农时。而出路在于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秸秆还田和利用越多,被焚烧的自然就越少。在马刚看来,要想顺利将秸秆还田,必须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维护群众利益。 “三夏之时,抢收抢种,农民图的是少出钱、少出力、不少收、种下去;农机手图的是多挣钱、挣现钱、收得快、收得多。 ”马刚说,这样一分析,禁烧就有针对性,农民才会自觉不烧。
围绕群众需求,大店镇在“疏”字上下功夫,决定跳出禁烧抓禁烧,示范推广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习惯,采取低茬收割、粉碎、均匀抛撒的技术路线,让群众认识到秸秆还田可行,不影响播种。示范演练是一把关键“钥匙”,打开群众心结。6月初,庄稼收割之前,演练在各村统一进行。大型收割机将切割整齐的麦茬,均匀抛撒在麦田里。各村围观示范演练的群众成群结队地走进地里,查看麦茬。农技人员和包保人员穿梭在人群间,讲解限茬好处,解答群众疑虑。种有20亩田的梁场村村民曹兵说,看到秸秆还田不影响播种,心里放心了。马刚分析说,大家看到秸秆还田可行,一家不烧,便相互影响,形成连片效应。
机械化还田中,农机作业又是另一把关键“钥匙”。留茬高,妨碍农民播种,还是得烧。执行留茬高度的规定,农机手是关键。早在4月份,大店镇就组织摸底,加强对农机手的管理,明确奖补政策,对调度到的970台农机统一编号、统一挂旗,一方面确保不出现 “机荒”,一方面通过承诺书、保证金等形式,约束农机手规范作业。 “新技术路线全面推广,农机手按规程作业,秸秆禁烧,心里基本有底了! ”李季说。今年午季,该镇秸秆全量还田,实现“未烧一把火”。
除了秸秆还田之外,多地秸秆利用的渠道也在拓宽。记者在蚌埠了解到,该市今年夏季产生小麦秸秆169万吨,综合利用154万吨,综合利用率91.1%。离田秸秆综合利用53万吨,其中20万吨在秸秆电厂变废为宝。
在国能固镇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料场里,一捆捆秸秆堆积如山,工人正在用机器对秸秆进行破碎作业,再投入燃烧发电工序。公司副总经理杨小军介绍,今年午季,公司与103个经纪人签了秸秆收购协议,6月至7月共收购秸秆燃料约1.4万吨,基本保障秸秆燃料有序收购。“全县离田利用的秸秆,大多被这家电厂‘吃\’掉了。”张金向记者介绍,县政府与国能电厂完善收储协议,明确小麦秸秆收购不少于4万吨。县里派驻工作组24小时守在电厂,负责收购秩序维护、经纪人服务等。
在固镇县连城镇禹庙村,记者遇到秸秆经纪人王根李。 “今年已经收了1500吨秸秆,有赚头! ”王根李说,他从秸秆禁烧中发现了商机,投资30万元,买了打捆机、拾草机、运输车,租了堆场。今年午季,他带着设备帮农民将秸秆从田里运出,再以每吨300元的价格送到国能电厂。连城镇党委书记张公民说,今年4月,各村就挨家挨户与农户签协议,明确秸秆处理方式,可以选择还田或离田,就此调度农机和经纪人。在蚌埠,秸秆已变成财富,秸秆收购已形成产业链,这又促进了秸秆的有效利用。
为推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今年全省奖补资金投入总计达16.12亿元。奖补资金重点用于农作物秸秆还田农机具购置和作业以及秸秆发电项目。放眼全省,今年夏季秸秆综合利用总量达1592.9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 82.1%。其中农业领域综合利用量1388.12万吨,占利用总量的87%。工业领域、能源化利用综合利用量分别占利用总量的8%、5%。
织密四级联动禁烧网,实行守土有责的包保措施,盯紧农机作业等重点环节,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焚烧行为
疏解秸秆之困,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严防固守,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焚烧行为。“如今,秸秆焚烧是实实在在禁住了,很不容易。这不仅在于秸秆有了出路,也在于政府全方位推动、全过程监管,禁烧举措松不得。稍微松一松,估计就有反弹。”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刘化认为。“秸秆未还田前,烧起来,也就是一夜之间,一块田烧便带动一片,所以要‘盯\’紧重点环节,严防第一把火。 ”李季表示。
在大店镇,李季所说的盯紧重点环节,是指盯机、盯火、盯种等环节。按照网格化管理,大店镇全面实行守土有责的包保措施,每位包保人员包保一块,确保一块。包保人员盯紧作业农机,督促农机手规范留茬,而这正是确保技术路线能否落实的关键,也意味着从源头杜绝焚烧。盯火,是指在庄稼收割后的上半夜等易发焚烧时段,不间断看管巡查,发现纵火行为立即处置。盯种,是指确保收割一块,播种一块,不留焚烧隐患或空茬地块。种子播下去,火就彻底烧不起来。
在固镇县新马桥镇胡洼村,当地装上了高清摄像头“蓝天卫士”,一两分钟就能360度巡视方圆一两公里的麦田,甚至能看清行驶中摩托车的车标。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共安装300余个摄像头,覆盖面积共计3000平方公里,形成了智能监测系统,堵住过去难以查找放火人的漏洞。
从淮北到江南,各地发布禁烧令,市、县抽调人员充实到乡村一线,建立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包保责任制,通过宣传车广播、横幅、专题片等各种方式,不断向农民宣传秸秆禁烧政策。合肥市建格巡查盯守,调整完善乡镇为单位、村居为基础、村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属地管理体系,建立一级网格111个,二级网格1503个,三级网格28202个,落实监管人员近8万人,形成“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的监管网络。黄山市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市、县、乡、村、组“五级”联保制度,全面落实定人、定责、定时、定位、定要求“五定”工作机制。
对各地秸秆禁烧情况,省环保厅、省发改委、省农委、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安监局分片督查,督促各地切实履行秸秆禁烧责任。各市、县政府也组成督查组,实行驻点督查。 “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因地制宜疏解了秸秆禁烧难题。
新闻推荐
安徽桐城流传着一个“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邻里之间因为建房用地产生矛盾,双方相互礼让,各主动退让三尺,因而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六尺巷”的故事广为流传。近日,在五河县也发...
五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