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去年以来,蚌埠市以寻亲为突破口,拓展救助帮扶领域,为流浪人员找“家”——社会救助,营造温馨港湾

安徽日报 2016-07-21 14:06 大字

核心提示

蚌埠市救助管理站设立临时安置点,主动为滞留人员寻亲,并摸索出“七用工作法”,一举多得,既避免了社会救助只进不出的现象,又避免了受助人员再次流浪,让受助人员重回温暖家庭。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国家一级救助站,也是全省最大的救助站,自2003年建站以来,蚌埠救助管理站已累计救助各类临困人员11万余人次,有效保障了临时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本报记者 丰静

健全网络

为弱势群体托底救急

7月12日,在蚌埠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房间里电视、空调齐全。午休后,16岁少年高强在社工周春丽带领下来到图书室、活动室寻找感兴趣的书籍和玩具。不久前,7岁便离家出走的高强来到蚌埠市救助管理站,洗上了热水澡,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吃上了热乎饭,身上蚊虫叮咬的伤疤终于结痂愈合。等待家人消息期间,高强或玩游戏或看电视。

在高强所住的楼上,7岁的何妞妞(化名)因为偷盗也被转送救助站。何妞妞年龄小,救助站专门为其配备一名看护人员鲍阿姨照料饮食起居。一开始,小姑娘有戒心,通过一个星期每天24小时不离身的悉心照料,小姑娘逐渐打开心扉。 “我们正积极联系他们的亲人,以确保他们今后过上正常生活。 ”周春丽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未成年人被救助,在成人救助区,记者看到了同样宽敞的环境、干净的床铺。 “救助站为临时受困人员提供干净的食物和床位。如果突发疾病,还送到医院进行治疗,没有交通费的,还为其返回户籍所在地提供乘车凭证。 ”救助管理站站长门建林告诉记者。

按照“应救尽救、主动施救”的工作理念,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努力扩大救助发现网络,健全救助发现机制。救助管理站在蚌埠市区主要福彩点增挂临时救助牌,引导流浪人员到救助点接受救助,进一步方便群众提供救助线索。2015年,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在淮河堤坝设立了3处临时救助点,与原有的6个救助点相互配合,形成网络,聘请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对蚌埠市流浪乞讨人员实行专门救助。 “除了每年冬季的 ‘冰点\’行动,夏季常态化的救助工作也在持续不断。 ”门建林表示,救助站的职责是“托底,救急”。

临时安置滞留人员感受“家”的温暖

“对于难以界定是否符合条件的求助人员,救助站本着先救助的原则,待确认符合条件后,继续予以救助,对不符合条件的,终止救助程序。 ”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

然而在十多年的救助工作中,门建林发现受助人员中约20%的人或有智力、精神障碍,或因长期在外流浪早已不记得家乡,或是因病因贫、遭到家庭抛弃后生活无着,无法联系上家人,长期滞留在救助站。

针对流浪人员逐年增加、临时安置点场地小、床位少的问题,2011年底,蚌埠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场地租赁的方式自办了涂山临时安置点,形成了以自办点为主、民办点为补充、分类分流安置机制,确保救助站出口通畅。 “临时安置点滞留人员常年保持在50人左右,高峰时达到了八九十人。 ”门建林告诉记者。

7月13日,记者在涂山临时安置点看到受助人员共计53人,其中男性人数21人,女性人数32人。安置点共有9名工作人员,负责照顾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为其洗澡、喂饭、理发、换衣服。其中除了日常看护人员4名,还有一名心理咨询师。这里早上7点起床,晚上8点休息,一日三餐,荤素搭配。一楼为餐厅厨房,二楼、三楼为男女宿舍区,并安装有空调、电扇、电视等。

记者采访时,正是下午4时,受助人员纷纷到院子里乘凉,或是在藤椅上躺坐着,或是沿着院墙四处溜达。两名听力障碍人员帮着工作人员采集院前种植的豇豆,不时露出喜悦之情。 “这些流浪人员在工作人员悉心照料下,基本生活无忧。但有不少人表达了想回家的意愿。 ”安置点负责人翁汉霞说。

社会共助

受助人员找到回家路

“找到一个人,幸福一大家”。 2015年,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决定把帮助滞留安置人员寻亲找家列为常态救助工作重点,逐渐总结出“七用工作法”,即用机构保障,用认识引领,用热情感化,用细心发现,用制度激励,用技术支撑,用网络覆盖,保障受助人员在站寻亲。

在救助站牵头下,蚌埠市成立寻亲领导小组,固定专门办公场所和车辆,保障信息采集、协调联络和案例讨论,并对专门负责寻亲的工作人员和临时安置点服务人员进行集中讲课、个别谈心、短期培训。对说不清来历的滞留人员,鼓励职工通过日常聊天、感情沟通等方式,帮助甄别受助人身份信息。

六安籍滞留安置人员汪登友,刚到救助站求助时始终不说话。在进入临时安置点后,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和他交流,生病了,工作人员就给他做病号饭;烟瘾犯了,工作人员带他到指定地点抽烟,最终用热心温暖了他,说出了老家的地址。回家前,汪登友特别用香烟纸写下感谢信。

蚌埠市公安部门也与救助站建立深度合作,利用DNA样本采集手段,查找和锁定滞留人员的常住户口所在地或法定监护人。随着寻亲力度加大,公安固定了与救助站工作配合的对口警队,开通了救助站公安户口信息网,指派一名警员驻站,为流浪乞讨滞留人员寻亲提供方便和技术支持。去年,通过DNA比对,受助浙江桐庐人张爱军不仅找到了家人,而且配合当地公安破获一起多年的积案。

救助站还利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公益寻亲媒体、栏目、网站,如央视《等着我》《宝贝回家》和《今日头条 头条寻亲》等,发布滞留人员信息,动员全社会爱心人士参与个案寻亲行动。

今年5月,五河县居民罗金航抱着刚满月的儿子专程来到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并送来锦旗。去年冬天,正是通过手机上的寻亲信息,罗金航得知走失多月、怀有身孕的妻子下落。看到妻子在救助站定期检查身体,并有专人陪护,穿上孕妇衣安心待产时,罗金航激动不已。

“2015年至今,我们成功帮助46名流浪人员找到了亲人。我们将继续延伸服务,破解救助滞留难题,为思亲圆梦,为治安护航。 ”门建林说。

新闻推荐

蚌埠投资50亿打造田园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在过去五年内井喷式的发展之后,一种新的综合体概念——“田园综合体”正在兴起,安徽省已率先试水。估算投资50亿元的蚌埠“五河彩色田园综合体”项目已于近日签约。田园综合体,是以现...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