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迁建复垦 村民安居

安徽日报 2015-08-19 16:30 大字

■ 本报见习记者 孙言梅

日前,记者走进五河县新集镇李八村采访。在村民聚居区,只见一幢幢红墙灰瓦的小楼掩映在绿树里,一条条水泥路延伸到每家每户的门前。

76岁的村民刘桂英,正抱着小孙子在门口纳凉。她一家7口,是2012年从村南边的旧居搬过来的。说起如今的生活环境,她打心底感到满意。 “将近2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宽敞又明亮,住得别提多舒心了。”刘桂英一边笑着赞叹,一边热心地请记者到屋里参观。“楼上楼下共有5间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车库等都有。 ”刘桂英告诉记者,没搬进新居前,她家仅有3间小瓦房,六七口人挤在一起,生活很不方便。 “现在做饭、待客、休息各有各的地儿,再也不觉得拥挤了。 ”刘桂英乐道。

“2011年整村搬迁前,村民都是散居,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 ”李八村村书记王秀亨向记者介绍,目前该村首批搬迁327户,新增耕地406亩。王秀亨说,村民小楼的屋前屋后都是高标准绿化,村里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配备了垃圾箱,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据了解,李八村的喜人变化,主要得益于五河县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 2010年开始,该县实施城乡“增减挂钩”,通过对拆旧区土地复垦,还原为农用地;建新区合理配套生活设施,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截至目前,该县拆迁复垦总面积20633亩,复垦耕地面积 17665亩;撤并农村居民点224个,拆迁群众13000多户,建设高标准农民安置小区60个,建成农民安置房11000余套。

在安置过程中,该县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坚持“实施方案群众评、安置房型群众选、房屋价格群众定、建筑质量群众把、保障资金群众管,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 ”五河县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还严格落实补偿措施,自项目实施以来,“增减挂钩”拆迁补偿协议签订率达100%,所有拆迁户补偿款均已发放到户。

新闻推荐

·环卫曝光台·漴河污染亟待整治

本报记者 孙海涛7月初,五河县一位群众向本报反映,该县环城北路与滨河东路交口处,一条叫漴河的内城河污染严重,几乎半个河面被垃圾覆盖,河水臭味扑鼻,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市民怀疑附近一家...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