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村通”通到家门口——晴天不起灰 雨天不沾泥

安徽日报 2014-01-07 23:22 大字

■ 本报记者 丰静 郭耀华

隆冬时节,五河县头铺镇冯刘村,一条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从村里穿过,车辆在路面上快速通行。村民孙瑞芳骑着电动车,一路顺畅来到家门口。

“过去,我们从县城坐摩的回村里,司机只肯送到村头,还得自己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里走,现在村里也有了马路,骑上电动车,就能到处溜了。 ”

“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后,五河县各个行政村均通上了马路,解决了村民外出难题。但村庄内的道路仍多是土路、砂石路,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今年五河县头铺镇积极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把打通村庄内的‘毛细血管\’,将主干道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等民生工作作为核心内容,为民解困。 ”五河县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胡侠荣告诉记者。

在冯刘村的水泥路旁,记者看到新立不久的公示石碑,上面标明水泥路总长2.89公里,投资109.8万元,其中村民筹资58500元,筹劳13000个工作日。

筹资筹劳问题一直是推行“一事一议”的难点。 “一开始,大家也不能理解,压根不相信每户每人出15元,就能把这路铺好。收上去的钱,最后会不会不了了之? ”老村民刘业台讲出了当时大家的感受。

为了获得理解,冯刘村多次召开村民议事会,宣传五河县“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政策。

“五河县从2009年开始,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不断加大,财政奖补资金与村民自筹资金比例逐年扩大,从最初的2.5:1,增加到如今的3.5:1。美好乡村建设点的财政奖补资金甚至达到了村民自筹资金的4倍。这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干事的积极性。 ”头铺镇财政所干事员郭军告诉记者。

“我们头铺镇把筹措农民资金、社会资金、村集体资金和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结合起来,从有条件的富裕村到相对贫困村逐步推进,实行示范带动。 ”头铺镇党委委员张文君说。

“10万元以上的项目,乡镇或村需要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所有项目必须实行合同管理。为督促各乡镇抓紧筹资,我们综改办还要求各乡镇每周一报,筹资多少、招投标多少、施工多少,全程督促检查。 ”五河县综改办通过严把资金、程序关,让群众参与监督,保证了“一事一议”项目的顺利实施。去年申报的270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216个。

在美好乡村示范点五河县八岔村,记者看到55条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前。张文君表示,未来5年,通过“一事一议”,头铺镇各村庄90%的道路都将实现硬化,“到时候,农村也能像城里一样,晴天不起灰,雨天不沾泥。 ”

五河县头铺镇财政所办事员郭军在验收检查刚刚树立的冯刘村道路公示石碑。 本报记者 丰静 摄

新闻推荐

2万农技员田头服务

本报讯(记者 史力)日前,安徽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全面启动,动员组织2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科技指导和惠农政策宣传服务。活动围绕春耕备耕、农业结构调整和惠农政策落实,为当...

五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五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