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农业腾飞的助推剂——省政协委员建言农业科技创新
[摘要]省政协委员建言农业科技创新
本报记者曹昱/文 本报记者袁家权/图
随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农业科技创新”一词成为大众的关注热点。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它也是安徽省广大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之一。委员们认为,安徽作为农业大省之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主动的迫切要求,也是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家从农业创新中的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新建议与新思路。
科研
从“捉襟见肘”到“大展拳脚”
毫无疑问,农业的根本出路和希望是依靠科技进步。而安徽省农业目前又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各级农业科研单位任务将更加具有挑战性。省民革于今年的省“两会”前专门就安徽省农业科研单位现状作了一次详细调查。他们发现,受经费长期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安徽省各级农业科研组织却在在科研中“捉襟见肘”,难以“大展拳脚”。以省农科院为例,该单位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由于农业科技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其在农作物育种方面的研究都受到影响。“十一五”以来,在竞争性立项中,安徽省农业科研单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争取到的项目较少,近年来较多的项目经费流向了企业和地方,省级农科院获得经费与所承担任务不对等,与其在全省的农业地位及贡献很不相称,影响了农科院支撑服务作用的发挥和自身建设的发展。
此次省“两会”上,省民革界别的委员们呼吁安徽省应尽快确立省级农科院的公益性地位,进一步明确其事权和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予以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和有力的政策保障,以利农业科研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担负起面向“三农”的公益性研究与服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省民革界别的委员们建议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安徽省农业科技支持力度,设立农业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保持每年稳定的投入额度,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宗粮食作物、小杂粮、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畜牧水产、茶叶、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研发专项计划;争取农业部、科技部等部门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种分中心、科学观测站等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与实验站设置上向安徽省倾斜,帮助安徽省在研发条件建设上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建立起与其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众多农产品优势区域相适应的科技研发平台及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参照国家财政设立的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和公益性行业专项资金,每年划拨给省级农科院一定数量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由农科院有计划地自主安排使用,主要用于稳定支持重点学科建设、新兴学科培育、人才培养引进和条件平台建设,特别是稳定支持科研人员从事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科学研究,以促进农业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自宿州的王克金委员则呼吁理清地市级农科所隶属关系。王克金建议由省政府下文,把地市级农科所由省农业科学院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集中全省农业科研力量有效解决限制安徽省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农技
别让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马露委员认为,这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马露委员说,当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高,大批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这个现状令人忧心。马露委员认为,必须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增加技术源头供应的同时,更要切实加强基础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科技为农服务水平。
马露委员建议:一是要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为农服务的基础条件。省委、省政府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办公用房、业务设施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基础条件建设,并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尽快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强化岗位责任管理,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强化内部管理考核机制建设,提升农技人员准入门槛,采取竞聘上岗、持证上岗的方式,选拔专业对口、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完善考评制度,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公益性农技服务人员实行量化考评记分制,年度考评结果与为农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挂钩;三是要支持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科、教“三结合”。鼓励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自带技术和成果,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指导或参与地方农技推广和示范工作;鼓励和推动农技人员带着生产中的问题到科研机构参与科技开发,到农业院校、职业学院进行研修深造;大力支持农技人员带头创办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如机耕机收服务队、植保机防队、农产品营销服务组织等,形成“技术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鼓励企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名优品种、农业新技术、高效种植模式,带动农民跟进;四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各级政府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并逐年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加强各区域站和农技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推广条件,提高服务能力。
良种
播下“龙种”绝不会产出“跳蚤”
种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优劣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切身利益,它为粮食持续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由于种子体系建设和产业建设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安徽省仍存着管理经费不足、管理队伍不稳、监管手段不力等问题,由此导致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安全,也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王平哲委员呼吁把发展现代种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为支撑,创新培育一批种质资源和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为目标。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为切入点,建设一批高标准繁制种基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载体,打造一批种业企业 “航母”;以发展连锁经营为突破口,做响做大一批“皖种”品牌。
王平哲指出,安徽省应抓住国家实施一轮种子工程的机遇,把加大种子体系建设及产业投入列入同级财政专项预算,加大种植业、高效园艺业、畜禽等领域的种子体系和种子(种苗)产业的经费投入。在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则应加强省、市、县三级种子管理站的管理职能,提高省级种子质量检验中心的水平,建设市级种子质量检验分中心和各县(市、区)种子质量检验室;新建省级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和原种扩繁基地;建立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库。
在种子产业投入方面:进一步加大新品种技术创新、新品种推广和种子企业培育,重点实施以下重点工程:一是新种质创新工程。向省内育种单位免费发放优异基因资源。二是鼓励产学研联合攻关,开展育种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和骨干亲本材料创制,选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实现产量、品质、抗性同步改良。三是新品种推广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全省公益性新品种推广示范体系,加快推进全省新品种新一轮更新。四是标准良繁基地建设工程。建设一批良种养殖、种植示范基地。五是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建立健全全省种子质量控制中心,形成以省为龙头、市为骨干、县为基础的种子质量监控网络。六是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子(苗)企业。七是科技型企业孵化工程。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吸引有科技含量的成长型中小种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园区平台为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及相关服务,帮助企业创业,培育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种业企业。八是种子贸易体系建设工程。建设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的种子贸易市场体系。选择交通便利、种子企业集中的地区建设种子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起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物流体系和信息收集发布制度,逐步把交易市场培育为全国种子贸易和信息交流中心。
农展会上,汇聚安徽省农业科技最新成果。
五河县农民选购优质小麦良种,麦苗长势喜人。
新闻推荐
务实工作创佳绩 服务为民创效益——五河县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纪实
五河县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纪实
五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五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