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做甬蚌两地的文化使者 蚌报融媒体记者 赵丽娜
想起老家,就想起秦集夜空的满天繁星、花鼓灯舞者的翩翩身影,依稀看见淮河岸边走来了远古美人,面带七千年的微笑,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灿烂文明。好怀念家乡的水烙馍、辣糊汤、烧饼夹里脊……
作为宁波安徽商会的创始人、作为研究历史人文的宁波大学和宁波市委党校客座教授,宁波作家、蚌埠人陈鸿得知甬城宁波珠城蚌埠牵手十年之约,甚是欣喜。身为两地城市文化交流使者,他已欣然受邀,即将来蚌为家乡人民讲两地历史文化交集、讲宁波“四知”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为续写两地人的新时代故事积极奔走。
虽出生在安庆,但从小到大填各类表格,籍贯一栏永远写着“蚌埠”。陈鸿关于家乡的执念很深。蚌埠是他父亲的祖籍地,在尚不记事的幼年,陈鸿被寄养在蚌埠乡下两年多,后随父母迁到合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后在宁波安了家,成为一位资深的新宁波人。他说,安庆、合肥、宁波、绍兴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只有蚌埠才能称之为“老家”。
关于老家的记忆,儿时生活的禹会村,学生时代也会经常回去,有时能待上一个暑假。每当村西侧的淮河进入枯水期,小孩们都会去河边玩耍。河面不算太宽,可以望见对岸,水面平静而清澈,河道中露出几处沙石滩,三三两两生长着些杂树,很有些味道。这个景致,这么多年总会出现在梦里。
工作之后陈鸿探望长辈回过蚌埠多次,也曾带上自己的孩子到蚌进行寻根之旅。不仅详细了解了自己家族在蚌埠的绵延生息,更近距离体会“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气势,震惊于淮河岸边的双墩文化遗址,被蚌埠古老灿烂的文明深深震撼。回去之后,之前从未回过蚌埠的孩子改口称自己是蚌埠人。陈鸿由衷感慨,老家,只有去过,才会生发更深刻的情感。
在宁波生活了将近三十年,陈鸿始终不忘牵起两地之间的联系。在宁波工作生活的蚌埠人很多,经商创业的企业家众多,在还没有单独成立宁波蚌埠商会的上个世纪末,陈鸿就开始牵头谋划筹备世界徽商联谊会暨宁波安徽商会。也是在筹备的过程中,陈鸿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徽商和宁波之间的深厚渊源,在学习的同时写就了《历史上的徽商与宁波》,寄给《宁波晚报》三江人文讲堂栏目,很快一个整版登出,并且连续登载了两期,后被新浪网、凤凰网等转载甚多,从此陈鸿成为三江人文讲堂的特约作者。
也就是从那时起,陈鸿开始对历史人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触摸和文化道路的行走”,后又到宁波大学和宁波市委党校担任客座教授,主讲商帮文化、宁波地域人文等课程,并担任宁波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已出版两本文学著作,年初又在文学刊物全文发表了反映近代宁绍百年变迁的长篇小说《大地烟云》,彻底转身成为一位文化布道者。
研究文化,研究宁波和蚌埠的人文历史,陈鸿告诉记者,蚌埠和宁波风土人文迥异,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交集。在龙子湖畔曹山南麓,明代开国名将汤和的墓园,数千字碑文曾由宁波宁海人方孝孺所撰写。在宁波瞻岐方桥村有一座敷普庙,里面开设了汤和纪念馆,是浙东人民为了缅怀这位明代最早抗倭英雄而建,温州龙湾人则会每年举办汤和祭典,已经延续了500多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甬上赫赫有名的万氏家族祖上万斌也是蚌埠怀远人,是明代唯一以军事起家的明代甬上望族,延请一代文坛宗师黄宗羲创建了甬上证人书院,成为浙东学派的重要孕育地。三百多年前,蚌埠人和宁波人共同孕育了浙东学派,成就了宁波千年文坛上一段佳话。
当得知甬蚌合作的消息,陈鸿非常高兴,他说,宁波是制造业实力十分雄厚的城市,高达百余项工业产品为全国“单打冠军”,但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产业升级转型以及部分产业转移的刚需,蚌埠在土地、人力、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明显,两地经济具有十分强的互补性。文化文艺交流是精神相通的最好粘合剂,可以由政府搭台,联办两地文艺展演、文艺采风交流、文化交流研讨,进一步增强两地人民友谊和情感共鸣。
据了解,陈鸿受到宁波相关部门邀请,即将到蚌埠介绍宁波文化,讲两地历史文化交集,解读“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四知”宁波精神,做甬蚌两地的文化使者,续写宁波人和蚌埠人的新时代故事。
新闻推荐
创新“基地+基金”模式 发挥“1+1>2”联动效应 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景
“有资金作支撑,有场地为后盾,还在产业技术方面给予配套,可谓‘一条龙’服务,让我们可以在这里安心扎根、走得更远...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