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实 蚌埠铁路中学 张晶

淮河晨刊 2021-05-31 07:55 大字

我曾经见过“秋实”。

十年前,芒种时“一束馨香”是我对书法最诚挚的一个向往。

两年前,亦是芒种时,我再次与书法结缘。

左尖摆、悬针竖、短平撇……那一下一下勾勒的是中华5000年的文化传承。我犹如后羿向往着太阳,犹如飞鸟向往着蓝天那样,向往着它。垂髫之年是七寸笔杆将童年写下韶华,我同书法,是长达数十年的魂牵梦萦,终于在一次国庆假期中我又一次遇见了它。

书法?书法!我在心中无声的呐喊。它还是它,还犹如记忆中那般闪耀着隽永的光华。在旁边老师的殷殷鼓励下,我动了动绷紧的肌肉,生涩的拿起毛笔蘸墨,又缓缓地将笔尖落在纸上。在笔落下的那一刹那,我只觉得落在纸上的不是黑色的墨水,而是少年人的心迹。

然而,不是想象中的颜筋柳骨,而是几个软趴趴的字,仿佛被抽去了脊梁,也连带着失去了那独一份的光华,在那一刻,我委实觉得这漫长的思念、等待、憧憬全部付水东流。“不应该,这不应该呀?”我喃喃道,之后我悄悄地瞥了一眼旁边同学的桌案,秀气的字体铺展开来,带着初出茅庐的生疏,但也别有一种韵味。

明明是初秋,我却莫名感到丝丝透骨的寒意,顺着我的后背如同附骨之蛆一般,悄然侵蚀着那如火的热情。旁边的同学抿嘴笑了笑,不知怎的平时觉得格外温和的笑容,在此刻却有了一丝丝讽刺的意味,好像在隐晦的向我传达着一种讯号:“你的字也不过如此啊。”

对于我而言从未想到这种结果,当天夜里辗转反侧,窗外独见月如钩,星星点点月光铺向窗棂,跃过书脊,透过衣角,洒向床边,也拥住迷茫的我,在那一刻好似眼前的雾霭被一一拂去,我直直来到桌前,冷静细致的磨墨,缓缓将宣纸铺展开来,一笔一笔的练习着,提腕,收笔,又提腕,复收笔……这样的动作反复,翻飞的是一笔一画地对书法的热爱,跃至眼前的是书法名家行云流水,笔力遒劲的字体。

思绪纷飞,脑中不由得映现出“秋实”二字。对于司马迁而言“秋实”是《史记》落成前的最后一笔;对于杜甫而言,“秋实”是三吏三别中道不尽的哀思;对于岳飞而言“秋实”是面南从容就死之前的凛然……而“秋实”二字于我而言,是真真切切地凝成了书案上的笔墨纸砚,也铸就了一个少年人对书法的热爱。

就这样的匆匆了一日又一日,在临展前的一晚我凝视着桌面上的字。在那一刻,我只觉得满心欢喜,没有任何事物比眼前的一方宣纸更为完满,没有任何事物比这幅毛笔字更为令人喜悦。

终于印证了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仅剩不多的作品中,老师终于抽出了属于我的那一份……

之后的画面变模糊了,依稀记得是几位同学向我道贺抑或是老师的寥寥数语的夸赞又或是其他的,不过我记不太清了,但是结局对我而言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份“秋实”我在历经十年之后终于将它裹入囊中。

左尖摆、悬针竖、短平撇……数千年前,是我们的祖先用一枝枝短木在地上刻划着最原始的符号,它是书法的起源后来是无数位书法家的传承,让我们得以透过历史的帷幕窥见书法的旖旎,现在我在这芒种之时,亦将书法传承。

我如今又见“秋实”。

在这方寸之地,我领略了华夏数千年的绰约风姿;在这囫囵之地,我也透过那一小方宣纸摘取了那独一份的“秋实”。

指导教师:靳鹏

新闻推荐

关注职业教育(下) 产教融合,蚌埠职业教育“方法论”

顶岗实习学生在电子装配岗位练习实操技术。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机器人技能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产业发...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