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文化,呼唤社区表达 □谢曜尧
“社区足球场能为周边学生和居民提供娱乐和锻炼场所,对培养足球人口、足球文化至关重要。”(2021年3月2日《淮河晨刊》转新华社《出家门见球门》)。
咱蚌埠曾经也是全国足球城之一,掐指算算这些年承办过的足球赛事不少,走出去的足球人才也不少,但要说到与足球城相匹配的足球文化,我不知道相关部门有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或者说这统计数据本身是否可靠?单从足球爱好者的角度观察和感受来判断——与咱们足球城的名头不相符。
足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与别家不同,足球文化首先需要庞大的足球人口作为基数,且这庞大的足球人口要有球可踢、有球能踢,进而量变到质变,催生出我们的足球市场乃至足球产业——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的足球文化是匮乏且寡淡的。
武汉的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和启发。作为拥有悠久足球历史与深厚足球土壤的城市,抓足球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在哪里,我们的着力点在哪里!
首先完全靠政府主导来发展足球文化是不现实的。足球发展只是众多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关乎老百姓吃喝拉撒的事儿多了去了,这注定了政府不可能在足球一项工作上一家独大。且一级政府财力终归有限,建球场、办赛事、拉队伍都指着政府投入——事事只讲投入不讲回报那与流氓何异?那种完全依赖行政资源思考工作、处理问题的模式只会培养闲人乃至废人,培养不出健康的足球文化。结合日前天津津门虎、河北华夏等俱乐部玩不下去要求退出,地方政府托举救市的做法,这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主体解决问题的方式。
其次完全靠市场模式来发展足球文化也是不现实的。足球作为一项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从一诞生就注定了它的草根属性,不同于马术、高尔夫等“贵族”运动,足球的入场门槛儿完全交由市场运作,要求短时间内见效益,任由它无限抬高,那这项运动的根儿也就断了。作为发展中的足球城,发展足球文化、发展足球产业长远看必定要求盈利以反哺我们的足球文化和产业,但短时间内主要还是固本强基,过早地强调或追求商业价值的体现,过早地按市场经济规律讲求投入产出比,都不是理性和长远的做法。
武汉市的做法就很有借鉴的价值。政府主导、商业运营、社区参与、群众受益。政府主导,城市规划中科学地预留文化体育项目用地,合理地调整社区等闲置边角地块的用途,让足球文化有场地扎根和发展,让群众有球可踢;商业运营,由体育运维公司或俱乐部按市场模式运营足球场地,合理地计算投入产出,核定收费标准、体现公益属性,让群众踢得起球;社区参与,本着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社区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群众性的足球比赛完全可以由社区来承办,群众性的足球组织也完全可以由社区参与指导,办出特色、踢出水平、培养出苗子、培育出与足球产业相关的市场,这些是武汉经验中没有提及的,是我们蚌埠发展自己的足球文化和足球产业必须要做到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足球文化,呼唤社区表达。
新闻推荐
他把健康传递给他人 金恒社区王震云三年如一日倾尽心力教小区居民打太极
王震云在小区里给居民演示太极拳打法。本报记者陈瑶文/图两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收脚抱球,左转出...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