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带热二手物品交易 想要物美价廉 先得擦亮双眼
本报记者靳瑾
“双十一”结束刚几天,不少包裹还在路上,二手交易网站和各种微信群已经热闹了起来。“剁手一时爽”之后,很多买家恢复理性,或是为了“回血”,或是为了断舍离,选择上网转让自己的血拼战果。
然而,网上捡漏的同时,也有陷阱存在。对此,市消保委秘书处秘书长曹桂旭提醒市民:购物需谨慎,尤其是微信群、抖音里不熟悉的卖家更需谨慎。
有人断舍离有人卖赠品,“双十一”后二手群好热闹
“双十一凑单买了一堆小零碎,退货太麻烦,堆家里没地方,原价可小刀。”“吊牌摘了才发现穿着不合适,店家不给退,便宜出给美美的小仙女。”“买东西店家给的赠品,我用不着,有人收吗?”
昨天上午,淮河晨刊记者连续加了几个蚌埠本地的二手物品转让群,一进群各种物品转让消息就争先恐后刷屏,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未读消息就达到“99+”。再一细看,各种物件应有尽有,大到家电家具,小到零食发卡,有孩子用的尿不湿奶嘴,有女性钟爱的护肤彩妆,还有中年人必备的枸杞保温杯,也有老人青睐的健步鞋。贵的几千,便宜的几元,不过最多的还是衣服鞋帽饰品以及母婴用品。绝大部分都标着“全新”、“仅上身试穿”等字样,只有小部分标记“九成新”、“新旧如图”。
“我蹲群两年多,每次618、双十一过后都是群里最热闹的时候。”一个母婴物品转让群里的老群友告诉记者,群里绝大部分都是普通消费者,转让物品多是自己买多或闲置的,只有极个别是店家处理尾货。双十一、618等电商促销期间,商家各种活动让人眼花缭乱,冲动消费之下吃“后悔药”的人也多,为了尽快出手多少都会亏点钱转让。所以她最喜欢这时候出手囤家用品——在群里两年多,也省了不少银子。“双十一要候到十二点抢,还要算满减啥的,费心费力。在群里买一步到位,价钱合适还省心。要是碰到便宜又优质的,下手慢了还抢不到。”她笑着说。
能捡漏也可能掉坑里,二手交易需要火眼金睛
群里能捡漏,也有翻车的。采访中,买家“家有小天使”就吐槽了自己的遭遇:在群里给娃买了一包尿不湿,价格比网上便宜了五分之一,使用体验感差得却不是一星半点。“宝宝用了几片就红屁股了,我怀疑买到了假货,对方却一口咬定是正品。来回交涉几趟,对方干脆把我拉黑了。”“家有小天使”略显无奈地告诉记者,虽然是同城交易,但是交易地点约在商场,微信是唯一联系方式,发现问题很难当面解决。再说尿不湿的真伪也找不到地方验证,只好自己吃个哑巴亏。
类似的吐槽还不少。一位买家说,自己曾在本地论坛的二手交易版块买过一双鞋,标注是全新。但是拿到手一看,明显有穿过的痕迹。说到处理结果,他告诉记者:“东西是快递的,先付钱再发货,电话都没有。联系版主协调,最后也不了了之。”
还有一位买家,看到群友晒出一摞摞“捡漏”的书籍,说是在微信朋友圈买的。于是他也按图索骥加了微信,选了几本书,对方还信誓旦旦保证全部正版,书店转型才便宜处理,价格比京东、当当便宜多了。然而,快递到了拆开之后,却发现是劣质的盗版书,错别字一堆,色彩浮夸,怎么看心里怎么憋屈。“我一想自己也够傻,晒书的群友我不认识,卖书的我更不认识,怎么就那么放心大胆地买呢?”他有些自嘲地说,从那以后,“能退能换”、“售后有保障”就成为自己网购的金标准。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对此,一位自称“资深”的买家告诉记者,她买二手物品前必须先看对方的购买截图。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她就曾买过一个电吹风,用了没几天就坏了。一查过了保修期,对方也不认账,只能自认倒霉。
消保委提醒:二手物品交易需谨慎
“各种网络购物渠道增加,尤其是二手物品交易的迅猛增长,我们接到的咨询、举报也呈上升趋势。”昨天上午,市消保委秘书处秘书长曹桂旭告诉记者,不同于普通的线上线下购物,消费者面对的不是商家店铺,而是零散的个体,双方买卖属于私人交易范畴,发生问题也属于私人纠纷,消保委一般不受理此类投诉。
加之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没有平台或中间机构做担保,维权难度和成本也就成倍增加。所以,对买家而言,要么不熟悉的不买;要么选择当面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才能减少被忽悠的可能。
采访中,曹桂旭也直言,亲戚朋友想买朋友圈、抖音上看到物品,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一般都直接回答不买。“哪怕没有质量问题,买多了想退货都不容易。这样还不如多花点钱买个放心。”他提醒,如果真的很想买,也要提前说好售后事项,确保能联系上对方再交易。
新闻推荐
2018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无意中《蚌埠日报》上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民陪审...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