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养老之五 养老设施,用得好才是真的好
老人志愿者“一对一”帮扶。社区居家养老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2019年蚌埠市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县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9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8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186个,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实现全覆盖。建得好更需用得好,如何管理运营好养老基础设施,让全市60多万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目前蚌埠市正在进行积极探索。
【夯实基础】养老设施强起来
舞蹈室、棋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中央厨房……走进位于丽都园小区的蚌山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顿觉眼前一亮:净洁的环境、规范的标识、宽敞的房间、齐全的设施,无不显示着政府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的“大手笔”。
蚌山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蚌山区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在这栋使用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四层楼房里,各种养老服务设备一应俱全。在楼层指示牌上记者看到,一楼有亲子乐园、生活超市、棋牌室、生活课堂、中医理疗室、活动健身室,二楼设有老年大学,舞蹈室、影音娱乐室、书画室和图书阅览室,三楼设有长者看护之家、美容美发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援助室和智能信息化平台服务中心。
“这是目前全市使用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养老服务设施,有了这样一块‘风水宝地’,附近社区的老年人真真切切享受到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幸福晚年”。蚌山区民政局副局长胡斌告诉记者,这栋楼房原先是小区配建的老年公寓,为了适应社区居家养老的需要,让更多老人就近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2019年底将此建设成为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由于专楼专用、空间开阔,每一个功能空间都宽敞明亮。再加上服务设施齐全,这里已经成为社区附近老人的“开心乐园”。
在记者参观时,二楼隐约传来了悠扬的乐曲,循着乐曲,记者来到正对楼梯的一间贴着“舞蹈室”标识的房间,推开虚掩着的房门,记者看到,20多位老人正在领舞教练的带领下满怀激情地跳着广场舞。家住工农家园小区的陈大妈告诉记者,退休以后,一下了闲下来,心里特别空虚,为了打发时光,就跟着邻居跳起了广场舞。
过去跳舞没有专门的场地,有时到街头游园,有时晚上趁商场打烊后,在人家门前的空地上跳一跳,由于音乐声音扰民,还常常因为被投诉而无法正常开展。“现在好了,有专门的舞蹈室,想什么时候跳什么时候跳,刮风下雨都不怕”。
“现在政府对养老越来越重视,在养老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越来越大方,作为专业的运营机构我们体会至深”。在蚌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蚌埠益寿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邹建辉告诉记者,作为蚌山区政府引进的社会养老服务PPP项目,2015年益寿堂从首都北京来到淮畔蚌埠。邹建辉回忆,五年前来到蚌埠时,蚌山区几乎没有专门的社区养老用房,为了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先后租下了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房屋,但由于房租、人员工资支出居高不下,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运营一直“压力山大”。去年以来,在社区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方努力,为公司免费提供了四处房屋,如此以来,在运营压力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依托先进的理念和专业化团队,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延伸和优化。
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19年蚌埠市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后,全市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不断夯实。目前已设立县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9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8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186个,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实现全覆盖。
【服务升级】专业机构引进来
2020年农历七月初七,龙子湖区宏业村第四社区会议室喜气洋洋,会议桌正中央99朵红玫瑰含羞绽放,十多对金婚老人围坐在一起,拍手齐唱《千年等一回》……
“这是我们举办的‘走出去’活动,节目的策划和执行都是社区的老人志愿者”。邹建辉指着手机中的视频告诉记者,作为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才能为他们最提供有效服务,才能让老年人身心愉悦、获得幸福。
现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情况不同,所需要服务也是千差万别。60岁至70岁可谓是老年人的黄金十年,这一阶段,他们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不久,身体状况良好,他们最需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他们大约占社区老人总数的50%,针对这些老人,我们的活动贯穿全年。上半年举办两场活动,一是包饺子比赛,二是春节踏青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欢乐的气氛中,增进老年人之间的感情,给他们的养老生活增添情趣。下半年,按照时间进度持续推进,7月1日举办“我心向党”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服务中心为他们颁发荣誉书,此举可以激发退休老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8月1日,举办“听老兵讲英雄故事”活动,每当这时,社区内退休后的老兵、烈士家属、军属都最为积极,往往听着听着他们都会热泪盈眶,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他们身上满满的正能量。
老人退休以后,最期待的是“价值感”和“社会认同感”。针对这种心理需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走出去”活动。今年七夕节在宏业村第四社区举办的庆金婚活动,从策划至执行全程是老人志愿者,而服务中心除了“出题目”以外,就是做好后勤保障。活动中,戴着印有“红袖章”的老人志愿者忙前忙后,因为能给别人带来价值,他们的面貌焕然一新,好像重新回到年轻的岁月。“你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红袖章’,一戴上它,立刻就有了一分庄严和责任”。
今年重阳节前夕,老人志愿者走进了龙子湖区生态老年公寓,为那里的老人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重阳节庆祝活动。老人志愿者们带着礼品,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为在这里休养的老人表演节目,送上节日祝福。
“一对一”帮扶、“时间银行”,是养老服务中心深入养老服务的另一内容。邹建辉说,做养老服务需要一种情怀,就是要走进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只有“读懂”他们,才能让我们的服务更有价值。
邹建辉认为,老年人不仅仅是“需求”,还有一种幸福叫“被需求”。时间银行,就是让老年人在自己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为别人提供服务,而当他们老得“走不动路”的时候,再由别的年轻老人提供服务,由此形良性循环,在“服务”和“被服务”中享受到双重快乐。“一对一”帮扶项目是一种不图任何回报的举措,目的是通过活动,满足老年人“被需要”的心理。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一方面,我们以服务中心为依托,尽力为社区老人提供助餐、助行、助浴、助娱、日间照料等“看得见”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滋味。
“养老设施建起来容易用起来难,只有发现并不断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我们的养老设施才能物尽其用”。长期致力养老产业研究的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张术松认为,养老设施社会化运营将会逐步取代社区自营模式。“因为养老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心还需要有力,这个力就是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队伍”。
【持续加力】老人幸福乐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蚌埠市“三级中心”覆盖率已达100%,这标志着蚌埠市养老事业迈上新台阶。不断完善的养老基础设施,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了物质基础,对全市61.7万名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但建得好更要用得好,怎么让养老设施真正成为老年人的“家”,这一议题摆在各级政府的面前。
据了解,目前蚌埠市养老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理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政府和社区基层组织的自营模式,二是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的运营管理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营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公益属性较为突出,绝大多数项目基本都可以做到免费使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服务属性较弱,可提供的服务项目单一,老人的体验感不足,而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管理模式,不可能做到纯公益性,由于负责运营的社会组织付出的成本更多,这就决定着他们必须在公益和经营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连自身生存都有困难,很难期待它有更好的服务。
“公建公营后期服务是其短板”,张术松分析认为,社区居家养老的阵地在社区,而基层组织很难有专业的力量去运营养老设施。社区人少事多,随着社会管理重心不断下移,基层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像人口普查、创建等阶段性工作已经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抽出力量开展养老服务。同时,长期以来,社区基层组织承担的多是管理职能,行政化思维心理定势,决定着他们的服务与老年人真正的需求总会“隔一层皮”,而社会化组织对老年人需求的研究更为深入,因为他们有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团队,为了与让老年人对服务中心有“家”一样的感受,他们想得细做得多,能够真正地走进老年人的心里。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蚌山区在养老基础设施社会化运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先后引进“安康通”、“益寿堂”、“壹智居家”等一批社会组织为老服务品牌。益寿堂已完成1家中心示范店及4家连锁店建设工作,共服务辖区老人约8.5万人次,其中上门服务约2万人次。引入蚌埠壹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残疾人提供上门居家托养服务1.5万人,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养老照护服务万余人次。2019年以来新建10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7处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比例达70%,为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对7处社会力量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部给予减免房租优惠。
养老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在现阶段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建设和运营补贴,引入社会资本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是必由之路。在这一背景下,政府要做的是提高准入门槛,引入那些有养老情怀、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基础设施运营,同时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措施、强化事后监管,让养老设施真正惠及更多老年人。
新闻推荐
2020年10月20日上午,蚌埠第二实验小学四(3)班全体师生在东阶梯教室隆重举行了“金色十月快乐童年”十岁成长礼活动...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