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如何让孩子不再“累”

蚌埠日报 2020-01-03 08:31 大字

家长陪孩子到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期末考试结束后,一年一度的寒假就开始了。放下沉重的书包,带着一份轻松与喜悦,拥抱自然,尽情玩耍,这是每一个孩子的期待。

然而事实上,许多孩子对寒假的到来并不期待,因为他们的家长早已给他们排好了寒假课表,那张满满当当的假期课表,就像一副沉重的锁链,将他们的寒假牢牢锁在培训班的教室里。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成为每个家长最舍得投资的地方,然而愈演愈烈的教育比拼,让孩子的假期变得不再轻松。有识之士提出,减负的重任在家长,只有放眼长远,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寒假未至课表已满

平常这些课一周一次,虽然时间很紧,但也能顾得过来,但一到假期,每门的课程频次都增加了,时间冲突无法避免。

期末考试还没开始,在机关工作的张晓扬已经在为孩子寒假期间的课程安排发愁了:“排上了编程和英语,数学就安排不进去了,安排了数学和编程,英语就排不上,这些课程平时都在上,要是排不进去,就意味着学习要脱节,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张晓扬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除了学校正常的课堂学习外,她又为儿子报了几门课外班。英语、阅读与写作、数学及编程,再加上书法、绘画和跆拳道等艺体类项目,课外班课程一共有8门。“平常这些课一周一次,虽然时间很紧,也能顾得过来,但一到假期,每门课程频次都增加了,时间冲突就无法避免了”。

在张晓扬给孩子制作的寒假课程表上,记者看到,寒假课程从1月8日晚上开始,除春节有几天休息外,整个寒假都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四节,下午四节,有时晚上还安排了线上课程。“现在孩子的时间太紧了,今年的寒假虽然不长,但课程没见减少”。说这句话时,张晓扬脸上写着焦虑和无奈。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孩子假期课程安排发愁的不在少数。在有“教培城”之称的宝龙城市广场,一位等孩子放学的家长告诉记者,他也在正为孩子寒假期间的课程安排着急上火。

这位供职于本市一家事业单位的家长坦言,他也十分心痛孩子,本想在寒假里带孩子出去玩玩放松一下,怎奈,假期里所有的课外培训机构都“疯了”。平时一个星期只有一次课,一次课两个小时,但一到假期,每家机构的上课次数都翻几番,由原先的每周一次变成了每周三次,还有的培训机构则采取集中上课的形式,将寒假的课程集中8天或10天内一口气上完,这就意味着,这些天的这一时间段什么都不能安排,其他课程也要为它让路。在这位家长的手机上记者看到,孩子所上的每一个课外班都有一个家长群,早在秋季课程过半之时,一些机构就将寒假的时间安排推送给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在时间争夺战中占据主动。

一家以语文为特色的培训机构,将寒假课程都安排在1月10日至1月16日这7天。而在另一个数学课外班的时间安排是,每周一、三、五上午上课,不仅由原先的每周一次课增加为三次课,更占据了上午的黄金时间。很显然,这两门课的上课时间就冲突了3次。在课程时间发生冲突时到底上还是不上?采访中,多数家长无奈地表示,即使时间冲突也不能停。因为这些课平时一直都在上,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寒假学习一中断,春季开学就没有办法接上了。

怎么解决课程时间冲突的问题呢?一些家长表示,对于时间有冲突的课程,先考量一下谁更重要,哪门课重要就把时间给哪门课,对于没有上的一些课,就在课后自学补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假期正成为各培训机构争抢孩子时间的主战场。

争抢时间煞费心机

各家机构都想占据黄金时段更多地安排课程,安排孩子假期上课时间已成为困扰家长的一道“数学难题”。

时间,时间,还是时间!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家长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没有时间。

“现在的孩子太苦了,除了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被家长逼着上课外培训班,本指望孩子能在寒假里休息一下,寒假还没开始,一大堆课程又摆在了眼前。”期末考试临近,施明宇的内心十分纠结。

施明宇说,三年级之前,自家孩子仅上了音乐和绘画两个兴趣班,从没有报过文化课补习班,到了四年级才听说班里成绩好的孩子都在外面学,情急之下,一口气报了语、数、外三门培训班。不报不要紧,一进群才发现,现在报班的学生真不少。不过一报课外班,孩子的幸福指数立刻降了下来,原先每天7点半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看一会书,听听故事就睡觉,但自从上了课外班,每天光写作业就要到晚上9点多。课外班的作业一点也不少,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打卡”,每晚10点半才能上床,最迟要搞到11点多。

假期孩子更累了,培训机构疯狂加课,由每周一次,变为每周三次甚至五次,上课就得连轴转,往往是这个培训班刚下课,接着就得上另外一个培训班的课,上午上完了四节课,下午还要接着上,有时白天安排不了,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

在施明宇提供的一张学校课程表上,记者看到,学校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再上课,不仅每节课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休息较为充分,而体育课几乎每天都有,另外还穿插了音乐、美术、科学、思想品德等课程,每天都有的体育课让孩子的身心得到了调整,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让孩子在美的熏陶下放松了身心,而培训班的课程一上就是2个小时,中间很少休息,这样一坐几个小时,不仅身体吃不消,对孩子的精神也是一个不小的折磨。

培训机构为何要在寒假拼命给孩子加课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培训机构乐于在假期给孩子加课,根源在于经济利益方面的驱动。

孩子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按课时收取的,这就意味着每多上一个课时就会多一份收入。正常学期里,孩子有课内的学习任务,时间十分有限,这个时候,培训机构只好按每周一次的频率来安排,如果占用孩子太多时间,家长也不愿意。而假期就不同了,孩子的时间空下来,每家机构都希望占用孩子更多的时间,课程密集安排,占据黄金时间段,这样在时间上就有了“排他性”,换句话说,这个时间段被我占住以后,其他机构再想抢这个时间上课已经不可能了。

机构抢时间的做法最先从线上教育开始。学而思、新东方等线上教育机构在学期刚开始没多久,就开放了假期的续报通道,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抢先占有孩子的时间。而线下机构对此心知肚明,也纷纷效仿,提前“锁定”孩子的假期时间。

提前锁定时间既抢占了先机,也可以有效防止生源流失。曾作为合伙人开办教培机构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教育机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谁能抢到生源,谁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这个行业的先行者,由于在生源和品牌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在竞争中往往占有一定优势,但他们需要预防的是生源流失。“提前锁定时间,可以有效阻击竞争对手”。与此同时,行业的后来者,在孩子的时间已经排满的情况下常常无能为力。

把快乐还给孩子

趁着假期带孩子走出去,放飞心情,开阔眼界,积蓄能量,为的是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春季的学习生活,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

“还不如不放假呢,放假我们比平时更累了!”采访中不少学生发出这样的抱怨。

虽然已经进入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不少学生依然奔波于各个培训班之间。2019年12月25日是星期六,上午10时许正是培训机构第一节课散学的时间,位于华夏第一街区的一家培训机构里背着书包的学生进进出出。

一位刚刚散学的学生告诉记者,期末考试结束就要放寒假了,但他对即将来到的寒假并无期待,因为等着他的是打不退、赶不走的课程。他告诉记者,家长已早早把寒假课程表做好了。按照课表,几乎每一天都排得满满的,有时连晚上都有课,与在学校上课相比,培训班的课难度大,作业量更大,更关键的是一堂接一堂地上,几乎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休息了。平时在学校上学,不仅课程时间短,还有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调节一下,可到了假期,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你说对假期还有啥期待。

说到假期之累,一位名叫陈子瑞的六年级学生告诉记者,对他而言假期就如同“过关”,去年暑假,所有的时间都被补习班占去了,除此之外,妈妈让他备战剑桥英语KET考试,每天上完课,要背课文、默写单词,因为按照妈妈的计划,暑假期间,要背完新概念一册的所有课文,会默写全部单词,还要在小学提前背会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和古诗。

“在教育竞争下,很多家长已变得不太理性了”。在谈及如今家长恨不得将孩子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这一现象时,蚌埠市委党校副校长马同金感叹道,寒假原本就是属于孩子休息自由的时间,但许多家长觉得这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而教育培训机构正是抓住了家长的这一心理,利用家长群制造并放大焦虑,经常推送“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之类的“励志”鸡汤文,正是这类“鸡汤”的激励,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增负”作为“赶超”的手段,这也是这些年国家连年号召减负,而学生负担一直减不下来的真正原因。因为教育部门只对学校有约束力,却无力改变家长奋不顾身投入教育竞争的想法。家长的焦虑情绪给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生存的基础,教育机构释放的信息又进一步放大这种焦虑。

从这个意义上看,孩子的假期无处安放,制造者是家长和教培机构联手而为。教育机构迎合了家长的需求,家长的短视和急功近利心态又为教培机构拼命争抢孩子的时间擂鼓助威。而在这个过程中,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他们没有假期,每天奔走在课堂之间,淹没于题海之中,如此以来,不仅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在学习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令人忧虑。

如何解决孩子假期累的问题?首先家长需端正认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打疲劳战都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与其整天把孩子关进培训班,倒不如趁着假期带孩子走出去,放飞心情,开阔眼界,利用短短的假期积蓄能量,为的是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春季的学习生活,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如果所有家长都能真正给孩子放寒假,那么孩子拥有轻松的假期不是梦。

新闻推荐

加强矛盾纠纷化解 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本报讯(记者吴媛媛)1月1日上午,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长吴捍卫带队检查督导节日安保措施落实情况,并向坚...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