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农贸市场是群众期盼 □梁诗韵

淮河晨刊 2020-01-02 08:25 大字

家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公共配套设施,农贸市场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最接地气”的民生场所。这里的环境卫生状况不仅折射着一座城市的生态,更是全面反映老百姓的生活面貌。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过程中,蚌埠市农贸市场有何变化?近日,记者随机走访市区几家农贸市场,欣喜地看到“创卫”给它们带去的崭新容颜。(《淮河晨刊》12月24日)

在“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今天,买菜烧饭有了N种全新的选择:净菜配送,农家直购甚至是“掌上”农贸市场,动动手指就可以一日三餐搞定。即便这样,农贸市场仍然是道城市风景,逛农贸市场仍然是很多人难以改变的一种生活方式。

虽然有点局促和杂乱,但是农贸市场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一直以来,买菜烧饭实际已经带有了一种仪式感,对过家庭生活的满足和向往,甚至买菜本身已经成为放松心情和结伴交友的一个载体。所以,这样的农贸市场有的不止是便宜,它融合进一种最真实、最接地气的体验。这种体验感是再健全再畅通的网络也无法替代的,或许这也是三餐可以一“网”打尽,但大家还在乐此不疲买菜烧饭的原因。

对于最资深的旅游玩家来说,认识一座城、感受一座城,他们往往喜欢从闲逛当地的农贸市场开始。看看食材,在农贸市场里聆听家长里短,农贸市场就是一面棱镜,照出了当地的美食,更折射出一种特有的市井文化。

某种意义上,在高楼林立、行色匆匆的今天,农贸市场更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这种温度弥足珍贵。几十年来,我们的买菜方式与时代一起变迁,农贸市场不断萎缩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何留住农贸市场的熙熙攘攘,需要多点思考。

堵疏结合,“建”字在头。流动商贩钻空子,与执法部门“打游击”,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形成一个怪圈……屡见不鲜。在集中整治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的同时,合理规划建设农贸市场,因地制宜设置疏导点,健全居民生活配套,做到既“便民利民”又“规范有序”,以满足群众的“需”。对农贸市场、周边停车位以及垃圾中转站在规划设计中都要通盘考虑,让菜有处买,车有处停,垃圾有处扔。

规范整治,“管”字跟上。农贸市场秩序井然,瓜果蔬菜新鲜,车辆进出方便……群众期盼。划地设摊涉及城管、无证设摊涉及工商、食品安全涉及食药监管、噪声扰民涉及生态环境部门等等,每个部门都要有绣花精神,对短斤少两行为曝光、对“回潮”现象严打、对乱停乱放重罚。真正让新建的、整治后的农贸市场,柜台整齐划一,门头标志醒目统一,商品价低质优,让百姓买着放心,逛着舒心。

健全体系,“改”字到位。农贸市场作为政府的民生工程,要打造政府的窗口单位,必须要加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构建以“市场管理、行政监管、经营自律、社会监督”的市场管理体系。强化经营户的自律意识,共同维护农贸市场正常秩序。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改掉陋习,不占道经营、不乱扔垃圾、不随意停车……从我做起。

新闻推荐

蚌埠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周调度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苗成韬)12月30日下午,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周调度会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兵出席会议并讲话。谢...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