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三个想不到 □徐怀明

蚌埠日报 2019-10-12 08:28 大字

起初联系采访,并没有把科技治霾手段想得多么好。在记者的印象里,也许跟大多数市民一样,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不过是街头多洒几次水。通过采访,记者认识到,治理大气污染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努力,没有精准的污染源调查分析,没有科技引领,没有全民动员,没有党委政府领导,打赢蓝天保卫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采访中,有三个想不到:

一是想不到科技治霾手段如此普及与先进。蚌埠市有6个监测点纳入国家大气污染在线监测系统,市区310个点位进行综合指数监测,还有固定垂直式遥感监测与移动遥感监测。一个APP,一个微信工作群,一个微信小程序,即可实现全面监测、信息沟通、指挥调度、交办督办、整改反馈、考核评分,应对大气污染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据介绍,相关指令发布后,辖区或部门联络人15分钟内接收指令,30分钟内到达现场,2小时内反馈整改结果,反应之快堪称神速。

二是没想到治霾队伍专业化水平如此之高。这也打破了记者对环保工作的过时认知。大气重污染成因分析及达标规划团队、大气网格化监管团队、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团队、蚌埠市污染攻坚平台……真是应了古语“术业有专攻”,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大气重污染成因分析及达标规划团队为例,他们是由上海大学专家教授科研团队组成,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具体工作小组来蚌开展工作。治霾及成效已经走向专业化、科技化、精准化、数据化。

三是没想到联防联治机制化如此健全高效。大气污染防治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由某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这就需要多部门联动,形成长效机制,久久为功,才能日见成效。记者参加的扬尘污染防治协调会,就充分感受到环保部门与住建部门在治理扬尘污染方面的友好协调,开诚布公,团结一致。人们有理由对治理好蚌埠市大气污染充满信心。

秋冬季是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时期,今年又是实现减排目标的关键之年。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绝不是吹响冲锋号、打几个冲锋,就能大功告成的。遇到重污染天气袭来时,别丧失信心,轻易否定和调整治污大方向。治理污染要动真碰硬,也要依靠科学。好在蚌埠市对大气重污染病因有了精细分析,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了依据。我们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在中央和省市委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也必将迎来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新闻推荐

诚信以待客自来

陈苗苗出生于1980年,刚参加工作时,她在通讯行业。后来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她辞去了工作,等到孩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