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请来蓝天救援队 防溺水先体验 “六不”口诀记心中 本报记者 靳瑾

蚌埠日报 2019-07-30 08:14 大字

高温连续锁定在37℃,热得人头晕脑胀,水池散发的清凉就显得格外诱人。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游泳可是夏天最期盼的消暑游戏。怎么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不久前,龙子湖区建华社区特地请来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为辖区居民上了一堂防溺水体验课,让安全成为快乐暑期的第一道屏障。

看到有人在水里挣扎,你旁边又恰巧有根长竹竿,你会怎么办?是不是毫不犹豫地扎稳马步,手握竹竿的一头,另一头递给溺水的人?为了够到人使上劲,是不是还会尽量伸长身子,弓着腰、手臂向前伸?体验课一开始,志愿者就模拟溺水者,让孩子们使用竹竿施救。“我们根本拉不动,感觉叔叔的力气特别大,他一使劲我就要被拉过去了。”李冠昱小朋友是当天的体验者之一,原本认为拉一把就能施救,却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很多小朋友是以站立的姿势,把竹竿递给溺水者。实际上这种姿势是非常危险的,不仅难以救人,甚至可能会把自己也搭进去。”蓝天救援队宣讲师曹文喜解开了谜底,站立的姿势重心过高,溺水者求救心切,会使尽全力抓住竹竿,很容易把施救者拽入水中。

那么,正确的姿势是怎样的呢?“降低重心,尽可能趴在地上。如果岸上有两个人,可以一人施救,另一人抓住他的双腿,或者坐在他的身上,抓住皮带来固定重心。这样就不会很轻易被倒拽进水里了。”曹文喜一边示范一边解释。

不光是拿竹竿施救有讲究,其他救援方式更要小心。新闻中时常见到一人溺水,岸上小伙伴手拉手救援,结果全部溺水的悲剧。对此,曹文喜也解释说:“手臂、手掌沾水以后特别湿滑,没法抓牢固。手一松,原本手拉手形成的救援人链就会断裂,这样靠近水面的人会跌倒掉到水里,更加危险。”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了解正确的施救方法。虽有一颗见义勇为的心,却因方法不得当,不但没能救起溺水者反而让自己也陷入险境。

蓝天救援队在现场公布了一组数据:每年全国0至14岁少年儿童死亡原因中,溺水比重占到51%,远远高于其它原因。对于缺乏自救能力的少年儿童来说,远离危险最好的办法是预防。所以,防溺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会水性的不擅自下水施救。在蓝天救援队的带领下,现场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大声跟读防溺水六不口诀,牢牢记在心里。

一节课下来,小朋友黄浩洋感触很深:“以前觉得爸爸妈妈不让我去河边玩是大惊小怪。现在我懂得,应该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去正规游泳馆游泳,而且游泳馆要有救生员。”家长史元银也用受益匪浅来形容当天的课程:“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孩子学习要抓,安全教育也不能放松。”

建华社区党委书记谢春玲告诉记者,因为靠近淮河,时常看到辖区的小朋友们结伴去水边玩,胆子大的干脆脱了衣服去河里游泳。有的家长甚至还默许孩子天热时去玩水,但更多的家长忧心忡忡。正好社区探索点单式服务新模式,一些居民就点单选择了防溺水教育。“所以我们邀请蓝天救援队,以体验课的形式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织密安全防护网。”谢春玲说。

新闻推荐

快递员马春艳: 每天收发四百多件快递 □

▲快递员马春艳在对快件进行装袋、包装。三伏天,很多人根本不愿离开空调房,想逛街不如上网,购物全靠下单,然而,...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