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坟 □李焕俭

蚌埠日报 2019-07-29 08:31 大字

清嘉庆《怀远县志》载:“(涂山)西北麓起一小山,为九龙坟。一坡直走淮心,长可里许,俗名李家嘴。”

古《怀远县志》所说九龙坟,其实是一座濒临淮河海拔不足百米的山峰。旧时,山峰下有座高约3米,面积百余平方米的墓冢,墓前竖立一块花岗岩石碑,碑面镌刻四个篆书大字“九龙之墓”。说起九龙之墓,还要从淮河洪水说起。这里地处淮河荆山峡东北,山洪暴发,淮水暴涨,上游常漂来大树、木板、箱柜等物品。相传,某年淮河发洪水,上游漂来一口大棺材。棺材是装尸体用的,一般人忌讳不会捡拾捞取。可是,这口楠木打造的新棺材,造型奇特,做工精细,太值钱、太惹眼啦。几位胆大的穷苦村民,找来抓钩绳索,高兴得连蹦带跳,下到齐腰深的河水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这口棺材朝岸上拽,期望送到棺材铺,卖个好价钱。棺材靠岸,几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迫不及待地掀开棺材盖,朝里一望,吓得“妈呀”一声,一屁股跌倒在河岸边。附近种地的村民闻讯,以为棺材里尸体吓坏了人,赶紧跑过来掐人中的掐人中、按胸脯的按胸脯,救治几位惊吓昏迷的村民。时辰不大,村民苏醒过来,指着棺材“啊啊啊”半天,也没说出句完整的话来。原来,这棺材里盘着九条“红花龙”。说是红花龙,其实是山区常见红色花斑蛇。这九条蛇,个个有小汤碗粗,昂头吐信,呼呼有声。任凭村民怎么敲击棺材驱赶,那九条蛇就是不出棺材。怎么办?有人说:“弄死这九条该死的蛇!”也有人说:“罪过,罪过。龙蛇一家,你敢杀它们!”是啊,在那封建迷信的愚昧时代,谁敢出头杀这九条大蛇呢!就在众人这争执不下的当头,前面渡口来了一位算卦的老者。众人竞相上前施礼,恳请老者看看如何处理这口棺材。老者捧出竹筒卦签,摇了三摇,晃了两晃,请村民抽签问卦。村民打开卦签,上书八个篆小字:“多行善举,入土为安!”村民心急火燎,询问为何将蛇入土。老者捋了捋胡须,眯缝双眼,慢声细语解释道:“此乃幼年土龙,尚未长大成龙,故要送入土中,让其沐日月精华,得大地灵气,方可成为呼风唤雨,护佑百姓的神龙哪!”村民听罢,点燃高香,挖口大坑,将装有九条红蛇的棺材,在小山旁就地掩埋,又运来一块花岗岩石料,请石工打磨成高2米的石碑,碑面镌刻“九龙之墓”大字。九龙坟出现后,这里村民年年到九龙坟上香,祈求九龙按时行雨,确保涂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九龙坟的故事越传越远,越传越奇。这里离怀远县城老爷大堂隔条淮河,满打满算仅五六里地,文人墨客,寻古猎奇,编修清嘉庆《怀远县志》就把涂山主峰西北麓靠近九龙坟的山峰,命名为“九龙坟”。

相传,迁徙到九龙坟拓荒落户的李嘴村村民,因行善积德,感动“九龙坟”的龙蛇。九龙赐福,搏击风浪,浪里生财,家家成了淮河李嘴子渡口的摆渡人。李嘴子对面是怀远县城最繁忙的顺河街渡口。因李嘴村摆渡,故名李嘴子渡口。昔日,怀远人到蚌埠街、马头城、凤阳府、上窑、寿县等地,大多从这里渡口过淮河。李嘴子渡口为怀远县城最繁忙的渡口之一,从早到晚六七十只小划船不停地摆渡,日渡运量达三四千人,渡口成了李嘴子的摇钱树、聚宝盆。每逢涂山禹王宫、下洪关帝庙等庙宇逢会,日渡运量高达七八千人。

2001年冬,荆涂淮河大桥建成通车,古老的李嘴子渡口消失,村民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动脑筋,靠山吃山,在安徽特产怀远石榴栽种上,大做文章。他们推广选用良种,科学管护,老树嫁接换优,短短的七八年时间,石榴上升为李嘴村支柱产业。品种有白花、红花玉石籽,红玛瑙、珍珠红、青皮、薄皮糙、大笨子、二笨子等。其中,白花玉石籽石榴,为李嘴村选育的早熟良种,其产品在国内石榴大赛中,屡屡夺得大奖,被国内各大石榴产区引种。

李嘴村依山傍水,境内有涂山定国石、玉液泉、淮畔生态湿地、民国老公路、九龙坟、古柘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新闻推荐

高温导致电线短路 菜市场被迫“歇菜”

本报讯7月23日晚间,蚌埠经开区蓝天路的千万加菜市场发生火灾,滚滚浓烟从菜市场冒出,经过消防队员两个多小时的扑救,才将险情...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