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抓全面、单位履职压责任、公民参与尽义务 对标对表 全民“创绿”
山水相映的城区。3月9日上午,蚌埠日报和蚌埠发布的百名微信粉丝代表以及近千名志愿者共植“读者林”。记者陈昂摄■主持人语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全市国土绿化水平、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实现途径。蚌埠市日前出台《蚌埠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方案》,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目标,以全面推进林长制改革为抓手,以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契机,推进造林绿化、加强保护管理、发展林业产业、弘扬生态文化,努力构筑城乡一体、山水林田湖和谐统一的生态网络体系,积极打造生态蚌埠、美好蚌埠。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蚌埠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植树造林行动,国土绿化和城市绿化已有很大改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对加快两个中心建设、对提升城市品位能级,正在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进行“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过程中,政府、单位、市民各有什么样的担当?蚌埠市绿化总体情况如何?近一个甲子的植树造林有哪些效果?城市绿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对照创建标准还有哪些短板和不足?如何提升?就上述话题,本报邀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市园林局负责人、市委党校教师做客“党报会客厅”,进行了座谈讨论。
◇老城区绿化基础相对薄弱,城市绿化管养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需推进城镇绿化均衡发展。
◇加大城镇绿化执法力度,对违法案件及时防范制止。
赵超市园林管理局局长
◇存在森林面积总量不足,林分质量较低,绿化美化档次不高,生态湿地保护修复滞后等问题。
◇打造城乡一体、和谐自然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陶有德市农林委造林工程科(市绿化办)科长
◇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直接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关系到市民生活最基础的民生福祉。
◇通过多种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增绿、养绿、护绿的新风尚。
江海洋市委党校讲师
深度对话
绿化指标逐年上升
千万亩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绿满珠城”、“林长制”等,提升了国土绿化和城市绿化
主持人:蚌埠市绿化总体情况如何?持续不断的植树造林取得了哪些效果?
陶有德:森林是地球之肺,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强化森林与湿地的保护修复工作,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十几年,蚌埠市连续出台了多项林业发展和改革政策,加强了“林长制”等制度建设,实施了千万亩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长寿树示范村建设等项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仅2012年以来,全市就完成人工造林57.1万亩,创建森林长廊39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个、省级森林城镇26个、森林村庄202个。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49%,林木绿化率达到23.68%。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蚌埠市的环境改善。
赵超:绿化办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国土绿化,我们主要负责市区园林建设和绿化管理,重点在建成区。近年来,蚌埠市以“绿满珠城”、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以及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增量提质和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不断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结构,提高园林绿地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2015年蚌埠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也做出了贡献。2018年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验收。截至2018年底,蚌埠市建成区绿地率36.88%,绿化覆盖率41.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6平方米。
依山傍水全面增绿
以生态建园、山水建园、文化建园、全民建园构成城市绿化特点,培育山水相依、山青水绿的城市绿化特色
主持人:城市绿化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蚌埠市城市绿化有什么样的特点?
赵超:住建部组织的专家组在对蚌埠市进行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验收时,把蚌埠市的城市绿化概括为生态建园、山水建园、文化建园、全民建园四大特点,我认同专家的观点。
在生态建园方面,我们按照“定位高处、干在实处”的理念,注重绿化体系建设,围绕“绿满珠城”目标,形成了以增加绿量为基础、以公园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单位和居住区绿化为依托、以街头绿地为点缀,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同时,在增加绿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新模式。这包括注重节约用地、注重节省投资、注重节约用水三个方面。通过推进立体绿化、空间绿化,利用墙体、屋顶、桥梁、阳台等空间区域开展绿化美化,利用城市中零散空间布点增绿;选择本地优势植物品种、乡土树种作为主要绿化植物材料,降低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养护管理成本,逐步减少草坪特别是大面积草坪的使用量,以节约用水。
在山水建园方面,我们从周边大的生态环境建设出发,统筹规划中心城区各类绿地,合理构建中心城区绿地空间形态,利用自然山水条件,将河脉水系生态廊道与市政生态廊道相结合,将城市的自然、人文、社会景观资源与创造良好的绿地环境结合起来,连成生态绿网,实施显山露水、引河入城工程,营造“青山、碧水、靓城、明珠”的山水生态型城市,实现人居环境优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在文化建园方面,注重历史文化、地方特色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丰富景观文化底蕴。对于老城区和新区绿化的规划设计,注重讲究城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互交融,力求既能体现特色鲜明的新城风格,又能彰显地域特色的设计理念。目前整个市区初步形成了“绿树成荫,城园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
全民建园则是通过市政府提出的“绿满珠城—认建认养”、“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等活动,市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氛围。先后建立了巾帼林、青年林、八一林、工会林等主题林区。同时,大力推进认建认养绿地活动,截至目前,蚌埠市共有156家单位、659人积极参与,认建认养绿地面积近67万平方米,认建认养树木3.5万余株。
江海洋: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直接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关系到市民生活最基础的民生福祉。从林业、园林部门提供的材料看,蚌埠市正立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实际,以城区绿化为中心,以全域国土绿化为基础,以交通干道绿化通道和沿河、沿湖周边绿化带为骨架,以广场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为板块,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融合,城区绿化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同时,依托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强水域沿线环境绿化建设,培育山水相依、山青水绿的城市绿化特色。
全民参与共同担当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
主持人:全市上下正在进行“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过程中,政府、单位、市民各有什么样的担当?
陶有德:从宏观上来说,“创绿”是蚌埠市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重要抓手;从微观方面来说,一个绿意盎然、山青水秀的居住环境必然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因此我们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坚持“政府主导抓全面、单位履职压责任、公民参与尽义务”的原则,营造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工作机制,打造城乡一体、和谐自然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促进蚌埠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赵超:国家园林城市之上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纳入了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城市热岛效应程度等指标,要求更高。目前全国只有11座城市荣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作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在这次“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中,我们依据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创建标准,对标徐州、苏州等目前已成功创建的生态园林城市,立足于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启动工作,努力将蚌埠市的城市绿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我们还将加快推进南山儿童公园改造、曹山森林公园及蚌埠市植物园等大建设项目,为蚌埠早日建成“两个中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江海洋:市委书记汪莹纯在“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加快建设“两个中心”是摆在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面前的一道“时代考题”。因此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过程中,政府、单位、市民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找准不足、勇于担当。
对于政府而言,一是要加强城市绿化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落实依法治绿,定期跟踪,强化督查;二是要保证对绿化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单位而言,要严格压实责任,对照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要求,积极支持林长制改革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通过多种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增绿、养绿、护绿的新风尚。对于市民而言,要增强主人翁意识,为蚌埠市的园林绿化出钱出力、献计献策,积极参与义务植树、认建认养、美化家园等活动。
补齐短板对标提升
国土绿化实施生态宜居、绿色长廊、森林绕城、增绿添彩、绿色家园五大工程,城镇绿化要健全制度、理顺关系、推进均衡发展
主持人: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的指标体系包括义务植树、城乡绿化、科学造林、森林质量、保护管理、生态文化等六个方面,对照创建标准还有哪些短板和不足?如何提升?
陶有德:对照创建标准,蚌埠市还存在森林面积总量不足,林分质量较低,绿化美化档次不高,生态湿地保护修复滞后,各地各部门发展不平衡,建设和管理薄弱,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蚌埠市正在制定《蚌埠市国土绿化总体规划》。下一步,蚌埠市将重点实施五项工程:
一是生态宜居工程。以创建森林村庄为抓手,在村庄周边、道路两旁、库塘沟渠堤坝两边等空隙地,进行补空植绿,营造围村林、护路护堤林、水口林和游憩景观林;在房前屋后,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果园、小苗圃、小花园;建成一条进村景观路,保留一处公共休憩绿地,保护一片民俗水口林,配置一块净水湿地,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
二是绿色长廊工程。在铁路、公路、江河沿线和两侧,通过新建、补植改造等措施,建成集景观、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长廊。推广优良乡土树种造林,营造速生用材林和复层景观林,积极培育混交林,不断提升造林绿化品位。
三是森林绕城工程。以创建森林城市、森林城镇为抓手,保护和发展城市周边的森林和湿地资源,构建环城生态屏障。依托城市周边自然山水格局,发展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植物园、树木园和湿地公园,提升城镇绿化整体水平,“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四是增绿添彩工程。以打造最美景区为抓手,在景区周边实现宜林地绿化全覆盖,合理调控林分密度和常绿与落叶彩叶树种比重。逐步形成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达到优化、美化、彩化的森林景观效果。
五是绿色家园工程。采用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和屋顶、阳台、建筑墙体、桥体垂直绿化等方式,挖掘绿化潜力,增加绿量,进一步优化人居生态环境。
赵超:城市绿化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不均衡。城市综合性公园数量偏少,现有综合性公园有的设施陈旧,面积小,配套设施缺乏。老城区和小街小巷人口稠密区域,绿化基础相对薄弱,缺少就近的公园、街头游园、综合性绿地广场等绿色活动空间。二是城市绿化管养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多元管养模式造成全市标准化体系建设、考核奖惩制约机制无法统一。市内绿地管理分属不同的管理和责任主体,无法统一的建设养护标准和考核奖惩机制,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三是侵占、毁坏等损害城市绿化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单位和个人对自有绿地、临时绿化没有依法申报就擅自处置,严重侵害了城市绿化成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也制订了相应对策:
首先要积极推进城镇绿化的均衡发展。依据《蚌埠市城镇绿化条例》和相关规划,结合城镇绿化发展现状,加强对城市道路红线以外、围墙边角、街巷转角及居民小区、厂矿、企事业单位内部闲置土地的利用,通过采用“见缝插绿、拆违还绿、空地植绿”等方式进行绿化全覆盖,提高城市绿量。要把增绿、保绿、补绿工作结合起来,对具备条件的区域合理布局和增加绿地,使全市绿化建设得到均衡发展。
同时要建立健全城镇绿化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理顺城镇绿化管理职责,建立市政府及市政府指定的城镇绿化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各县区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城镇绿化管养单位和企业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理顺城镇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关系,形成全市一盘棋。依据《条例》和园林绿化导则,统一全市园林绿化管养标准和考核奖惩标准,有效提高城镇绿化管理水平。加大城镇绿化执法力度。积极推进执法部门主动执法和与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联动执法,实现对违法案件的及时防范、检查和制止,从而更好地保护绿化成果。还要积极探索城镇绿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管理盲区和死角。
新闻推荐
以案说法 文艺表演 网络互动 2019蚌埠3·15网络直播晚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陈春怡)3月14日晚,2019蚌埠3·15网络直播晚会在蚌埠大剧院隆重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刚民、副市...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