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蚌埠日报结缘 周喜霞

淮河晨刊 2019-01-14 13:02 大字

我出生在甘肃偏远的农村,大学毕业后来到蚌埠发展,蚌埠对我来说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起初也有过孤寂。不过很快我来到禾泉农庄上班,工作总是能改变一个人的状态,和同事的相处弥补了一些感情上的空白。

后来,我认识了刘彬彬老师,当时刘彬彬老师是蚌埠日报的首席编辑,于是我的小作开始慢慢见报。我从小喜爱写作,也许是因为没有其他的特长吧,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罗列到日记本上,再加以修饰,便可以作为一种日后回想的记忆。大学毕业后,发现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定义不相同,有人认为养生吃饭、化妆穿衣是生活品质的体现,而这些却不是我这个农村孩子所追求的,我发现我还是喜爱文字,觉得文字可以表达一种生活的态度,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追求。

从那时起,我开始和蚌埠日报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常捧着一摞厚厚的报纸,反复地看,我最关注《淮河晨刊》板块,上面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小作,更多的是还能看到蚌埠其他作家的作品,可以学习借鉴。就像作家君娃老师的作品《影子》,这是一篇写于上海某家医院,陪伴父亲治疗时所作,她用细腻的笔法把当时病床上的父亲和小时候父亲的影子相结合,有父女之情,有生活感悟,有人生的思考。

这使得我更加喜爱写作,而我本身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的孩子,农村生活就是一个很丰富的写作题材,有节日习俗、有封建思想、有农耕文化,所以对乡愁、乡情、乡恋类的文章我写的比较多,这既是我的生活,也是和我一样农民的生活。再次回忆,那弯弯的山路却成了我密密麻麻的文字,那浓浓的烟火气息,成了我文字的灵魂,生活不再是一种酸涩,而是苦中作乐,就像人民日报曾采访过河北衡水女学生王心仪,她说过一句话,“感谢贫穷让我更加努力”。我想贫穷绝非成功的条件,而且往往会让人在成功之路上付出更多努力。

《淮河晨刊》专门组建了“淮河晨刊特约作家群”,也增加了特别策划板块,不同的主题,更多人的参与,使得淮河晨刊版面丰富,内容新颖,主要是为更多的作者提供广泛的写作平台。一座城市,就应该有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而蚌埠日报就是蚌埠的一张名片,大家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当地文化,经济特色,还能看到城市建设以及百姓生活!所以在蚌埠日报上发表作品,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是幸运的也是光荣的,更幸运的是我的小作《湿淋淋的记忆》还被评为“2018年度晨风优秀散文”之一,这对我的写作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认可,也鞭策我继续在文学的路上努力,前进!

有人说“你走的每一步时间都算数”,是的,蚌埠日报的改版革新,让更多的作者参与,不仅使报纸有了生命,有了活力,而且很大程度挖掘了一大部分作者的写作潜力,也为作者增加了一份荣誉感和归属感。在这里,我真心祝愿蚌埠日报越办越好!

因为版面关系,本版几篇文章在刊登时都做了删节。

新闻推荐

蚌埠市人大代表陈媛: 规范养老服务市场 打造老年人金色晚年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真正让老年人过上有尊严又舒适的老年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