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产品点亮重大主题报道

蚌埠日报 2018-12-14 08:33 大字

本报讯(记者陈瑶)这一场正在进行的变革,这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位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坐标上,本报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精心策划,从12月3日-12月13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蚌埠再出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系列特刊”,以124个大版、30万字的大气魄、大手笔,全方位反映蚌埠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辉煌历程,展示再创新辉煌的新举措、新亮点、新形象,进一步提振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充分展现了权威主流媒体的风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称赞。

从12月3日起,本报每天用8个版推出的特刊,深挖本地各个县区内容资源,以每天一个县区的频次,展示各个县区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昨天,本报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展现改革开放的精彩与恢弘,用整整60个版,为广大读者带来气势磅礴的40年蚌埠发展史。124个版面,充分体现蚌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各个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展示改革开放进程中蚌埠人民的精神风貌。

124个版面的创新策划,其灵魂就是办报人的政治眼光。百版特刊的总体设计,要求准确、翔实、全面、生动,既要有宏观把握,又要从微观入手,既有新闻性,又有历史感,既要满足人们当下对新闻的需求,又要满足读者的收藏欲望。

此次特刊的主题报道堪称是多平台快速生产、多角度立体呈现、多手段聚合创新的融媒体经典案例。也创下了蚌埠报业传媒集团的多个“第一次”,这是第一次将宏大历史主题报道用融媒方式呈现,第一次如此高频次、高密度地进行信息呈现等等。之所以在融媒体平台呈现后能受到非常高的关注度,这背后,离不开蚌埠报业传媒集团新闻报道机制的优势,也离不开全媒体工作人员对新闻事业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说实话,这几天的确特别累,但我们大家是开心的,能够参与到改革开放百版特刊的创作中,并尽自己的一份力,特别有自豪感。”蚌埠报业传媒集团的一线采编人员的话道出了每一名参与特刊制作、出版的工作人员的心声。

周末的办公楼里,采编人员加班加点,深夜零点的新媒体发布平台后端,小编们摩拳擦掌为发布的信息找一个最合适的切入点,寂静的凌晨一点夜班出版部在一遍又一遍检查版面,凌晨三点发行人员已经冒着严寒开始报纸的投递发行,印刷厂的工人们更是奋战一夜不眠不休。百版特刊的推出更像一场“维度之战”,面对高维传播的媒体环境,蚌埠报业传媒集团以二维版面为传播方式的纸媒,开始了突围与冲锋,做好百版特刊把“深”道理讲“活”,把“旧”历史写“新”,让“快”阅读变“慢”,在争夺读者的冲锋中抢占了制高点。报纸被妥帖珍藏,《你好,这里是蚌埠》、《看,蚌埠40年芳华尽在于此》、《我的家乡在蚌埠,我为她欢呼,为她祝福!》这些微信产品引来粉丝纷纷点赞。

“以前老百姓都觉得城市西部是老工业区的旧貌,可是这次特刊让大家看到,我们禹会不论是人文、自然景观还是生态修复方面都发展得很好,我们也是绿水青山一派和谐家园的面貌。”禹会区宣传部工作人员高攀对特刊的评价特别实在,“排版布局非常大气,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线捋得也特别顺,将各个区县的社会、经济、民生、教育、工业企业等方方面面都立体直观化地呈现给全市读者,也让大家能看到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提振了信心。”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保办主任邵建祥是此次特刊版面“亲历”叠中的亲历者之一,也是本报忠实的读者。昨天的读报体验,让他找到了别样的感觉。“拿到今天的《蚌埠日报》,突然有一种过年的感觉。首先看到的是恢弘的气势,60个版面让人为之一震。犹如饕餮盛宴,令人眼馋,让人垂涎。”邵建祥说。

“中年人的亲历,从静静的诉说中感受到巨变,自清纯的文字里散发出幸福的微笑,从娓娓道来中赞美着、展望着教育……”印象最深刻,最让他细细品味的还是“亲历”一叠。“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蚌埠日报想到了,做到了,字里行间流出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图片布局上释放的是满满的幸福……致敬蚌埠日报,让读者通过日报的展示对幸福描述的更清晰,对蓝图绘制的更美好……小时候,只有过年才是快乐的,现在快乐的天天有过年的感觉。”

新闻推荐

努力打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格局 在蚌省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动 倪建胜参加

本报讯(记者吴媛媛)12月11日至12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蚌省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动,全面了解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